佳文品读

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期刊《医林一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点击量:1014

引用:饶媛.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期刊《医林一谔》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0,26(3):93-95.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医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对传统中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医兴废论争,让中医学界联合起来为中医的生存和发展进行抗争,各地先后创办中医药期刊。据统计,至1937年全国各地共有逾200种中医药期刊,以上海地区为最多[1]。广东地区创办的中医药期刊,据记载有37种,有26种现仍见存[2],《医林一谔》是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刊物。该刊文笔犀利,观点鲜明,风行一时,蜚声海外,在近代广东中医史上有一定的地位[3]。

1 《医林一谔》创办

《医林一谔》由岭南医林一谔社创办,社址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内,由当时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长陈任枚支持创办。1931年1月创刊,至1935年7月停刊,每月一期,除1932年12月因故停刊外,共发行53期,主编李仲守、陈亦毅,均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医林一谔》创办之际,正值“国医危如累卵之秋,一发千钧之日”[4],此《医林一谔》所以救时而出也。一谔出于《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5],谓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医林一谔》秉承“议论淋漓,方针正大,振聋发聩,穷流溯源”[4]理念,办刊旨在“集中全国之精神,商榷古今之学说,共谋国医药之进化”[4]。

2 主要内容

《医林一谔》主要栏目有:论坛、评论、言论、专著(论著)、学说、研究、药物、实验、笔记、医药消息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 论坛、评论、言论 这类栏目主要是学者们关于中医学发展的探讨、中西医学比较研究及中医政策的评论。如谭次仲《条陈国医馆论整理国医宜先定标准》、张锡纯《中西药物有互相参用之必要》、卢谦《中西医学优劣之比较》、沧海《关于药单贴印花之矛盾观》等。

2.2 专著、论著、学说、笔记 这类栏目提供医家专著和医案医话的连载,以期弘扬中医药学术经验。如卢朋著《医学史》、李健颐《余庆轩随笔》、张锡纯《志诚堂医案》。

2.3 研究、杂著、讨论、实验、药物 研究、杂著等栏目主要为中医药的学术探讨,内容丰富,包括理论学说、临床探讨、文献研究、中药研究等各方面内容。

2.4 医药消息 本栏目主要发布医药界的各类消息,也是本刊的特色栏目。此外,《医林一谔》每期均请名人学者为杂志封面题名,创刊号为时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长陈任枚所题。其他为该刊封面题名的名人学者还有:于右任(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陈策(抗日名将)、邹鲁(时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何怀民(广东地方名士)、程天固(曾任广州市市长、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

3 《医林一谔》特点及价值

3.1 史料价值 《医林一谔》创办的目的,就是作为中医药界之喉舌,所以刊物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为振兴中医药发声,对于近代中医史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3.1.1 关注中央国医馆成立 《医林一谔》创办之际,正值中央国医馆筹设中,全国中医药界对此寄予厚望。该刊在创刊号中发布《关于中央国医馆之建议及其设施征文启事》,并在1931年第4、5期连续推出“医药生机号”专刊,详细搜罗中央国医馆成立的有关资料,记录了中央国医馆从筹备到成立的情形,及中央国医馆宣言、组织章程草案、理事会章程草案、全国各地中医药界对中央国医馆之提案或建议。对于广东省代表陈任枚、梁湘严、冯瑞鎏、潘茂林、方公溥、梁翰芬、管季耀、卢宗强、谢香浦、卢朋著、陈道恒等11人出席中央国医馆成立大会的经过情形也进行了报道。

该刊还特别将这两期内容编印成《医药生机专号》一书,共10万余字,成为研究中医近代史的重要文献。

3.1.2 为近代中医药抗争积极发声  1932年,广州市卫生局颁布《修正中医生取缔章程》《修正中医生试验规则》等一系列政策,限制中医生注册,禁止中医称医师,不得用针灸治病,不得兼用西药等,引起了中医界人士的强烈抗议。为了维护中医师的地位与利益,《医林一谔》反应迅速,积极发声,发布《本报致本市同业函》,称:“似此恣情压迫不特违背中央维护国医药之训令,且有摧残国医之行为,凡属国医自当一致抗议,力争自由平等。敝社所创办之医林一谔报原为国医药界之喉舌,苟有益于国医药界之举,虽刀锯鼎镬亦所不辞”[6],并刊登《本市医药团体控拆卫生局欺压国医师呈文》,对章程逐一反驳。在1932年12月28日召开的广州市中医公会联席会议上,《医林一谔》也缮具提议书,修正卫生局取缔中医章程,对章程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改。

1933年6月,在国民党第306次中央政治会议上,中央委员石瑛、焦易堂联合陈立夫、邵力子等29位委员向国民政府提案,遭到时任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的反对。汪精卫提议废弃国医国药,凡属中医不许执业,全国药店限令歇业等,引发了废止中医的激烈争斗。《医林一谔》陆续刊登《汪精卫的狂妄底言论(一)》《汪精卫的狂妄底言论(二)》《日本奖励栽培汉药与汪精卫废除中国医药》《汪精卫果真门外汉》等评论文章,对汪精卫的提议予以驳斥。

1934年1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四中全会举行,全国中医药界为促成《中医条例》颁布赶赴南京请愿,《医林一谔》积极关注此次请愿情形,并陆续刊登《全国国医药代表向四中全会请愿感言》《国医存废与国家存亡之关系》《国联合作中国卫生事业之危机》等文章,对此次活动进行声援。

在19世纪30年代,中医药为生存积极抗争之际,《医林一谔》充分发挥了刊物的舆论导向作用,不仅忠实地记录了民国时期中医存废之争,而且积极参与中医兴废论争,既是记录者,也是参与者,详实保存了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1.3 记录医事时局 《医林一谔》特设“医药消息”栏目,记录医政新闻,反映时事热点,这是该刊的一大特点。由于期刊出版的时效性、连续性和周期性,《医林一谔》对于了解当时的医疗政策和医疗新闻具有重要的价值。

如该刊1931年1~3期跟踪报道了药单印花税事件。1931年1月广东省印花税局奉中央财政部令实行药单印花税,对药店1元以上药单征收印花税1分,遭到药行商人和总商会强烈反对,并选举代表请愿,广东省印花税局遂暂缓执行。但是此次提案遭到了中央财政部的批驳,广东省印花税局遂重新发布公告,从1931年2月1日起再次实行药单印花税。广州市各药店又联呈广东印花税局,再次呈请中央财政部撤销此案,药单印花税遂再暂缓执行。《医林一谔》刊登了众多评论文章,如《关于药单贴印花的几个问题》《招牌捐不应施诸国药商》《关于药单贴印花之矛盾观》,对此事猛烈抨击。最后,当局俯顺舆情,广东省药单印花税终获撤销。

《医林一谔》不仅刊登国内医药卫生政策、通知公告、新闻报道,还积极关注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医药动态。如秘鲁稽查员骚扰华药店、秘鲁政府禁绝华医药案、日本汉医之复兴运动、日本药理学会演说中关于中药的研究报告、俄医界试验鹿茸功效、法国人研究我国针灸学术等,关注的国家范围广,涉及世界各地,而且从医药政策到学术研究,报道内容也丰富多样。

3.2 学术价值

3.2.1 知名医家撰稿 《医林一谔》撰稿者多为知名医家和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师,既有广东省内学者,也有省外医家,能保证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其中撰稿较多的作者有郭若定、张锡纯、李健颐、叶橘泉、梁长荣、卢朋著、李仲守、张恭文、黄雨严、张确余、陈应期等。其中郭若定、叶橘泉为浙江人,梁长荣、李健颐为福建人,张锡纯为河北人,余者皆为广东人,他们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如张锡纯为近代著名的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他在《医林一谔》撰文有《详论猩红热治法》《中西药物有互相参用之必要》《水臌气臌治法》《志诚堂医案》等。叶橘泉为苏州国医研究院讲师、国医专科学校方剂和药物学教授。李健颐毕业于上海中西医学校,任福建平潭医药学会编辑主任、平潭医学研究社主任兼教授。

省内作者也多为广东名医。如陈应期为广东翁源名医,曾任翁源中医研究社社长兼赠医主任[7]。张恭文在广东梅县行医,曾任《怀济医刊》主编、新中医养成所所长、梅县中医学校教务主任兼研究主任和校长[8]。

卢朋著和李仲守均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师。卢朋著曾任全国中医学校教材编委会委员,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李仲守为《医林一谔》主编,出身于中医世家,著有《油剂膏剂制炼法概况》等药物学著作。

3.2.2 丰富的医著和医案连载 《医林一谔》刊载的学术内容丰富,有政策评论、理论学说、临床诊疗及药物研究等,但最大的特点是有丰富的医著和医案医话连载。如专著方面有卢朋著所著《医学史》共连载12期,另有张恭如《实用诊断学》、陈惠言《读河间六书伤寒医鉴书后》、张确余《内经阴阳要旨》《内经要旨》、黄雨岩《霍乱证治之商榷》等。医案医话方面有李健颐《余庆轩随笔》、杨东儒《增济堂医案》、张锡纯《志诚堂医案》、丁叔廉《培橘斋笔记》。这些著作的连载,对传播中医学术、扩大中医影响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部分著作没有公开出版,有赖于《医林一谔》刊载才得以传世,这也是整理研究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重要意义。

3.3 文献价值

3.3.1 记录医师信息 《医林一谔》设立“国医名录”专栏,这一专栏专门介绍中医师的信息,包括姓名、诊疗特长、地址和个人履历。如:“刘赤选,专医咳,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伤寒学温病学教授,明志小学校校医”[9]。从中可知,近代广东著名温病学家刘赤选先生,除任教华南国医学院、广州汉兴国医学校、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外,还曾在明志小学担任校医。又“管霈民,跌打花柳内外全科,老馆东关海傍西,分馆十七甫怀远驿”[9],记述了岭南骨科世家管氏家族第3代管霈民的医馆地址。这些资料信息丰富,为研究民国时期广东医家提供了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

3.3.2 宣传中医药著作 《医林一谔》自1932年起,开展中医师著作免费宣传服务,这在当时的中医药刊物中尚属首例,而且登载的期数及位置,可由著作人拟定,介绍的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内容简介、著作价格、联系方式等。登载的著作有黎庇留《伤寒论崇正编》、张锡纯《衷中参西录增广五期》、张恭文《中医药物学》、叶橘泉《增纂国药新辞典》等。对于开展民国中医药著作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同时,该刊还专设“广播台”栏目,专供团体或个人传达消息之用,如发布中医药社团成立、中医药报刊创办、中医药社团会议及活动等消息,对于促进中医药界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结   语

民国时期是中医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时期,《医林一谔》忠实记录了民国时期中医界人士为中医药生存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民国时期中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参考文献

[1]郭妍.论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J].黑龙江史志,2015(5):6.

[2]赖文,范晓艳.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期刊的初步调查[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403-406.

[3]邓铁涛.中医近代史[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72.

[4]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四辑(8)[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2-13.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2234.

[6]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四辑(9)[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64-166.

[7]吴粤昌.岭南医征略[M].广州:广州市卫生局,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州分会编印,1984:279,248,229.

[8]赖文,范晓艳,李永宸.民国期间广东《杏林医学月报》核心作者简介[J].中医文献杂志,2005,23(3):50-52.

[9]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四辑(10)[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26,128.

(收稿日期:2019-01-30 编辑:罗英姣)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