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品读

国医大师夏桂成从心论治复发性流产经验

发布时间:2025-02-18点击量:76

引用:刘玉楠,阮媛媛,李久现,王丽娜,周惠芳.国医大师夏桂成从心论治复发性流产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4,30(9):136-139.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与同一性伴侣发生2次及2次以上妊娠28周内的自然流产,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病理妊娠[1]。RS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亲代染色体、母体免疫、女性生殖道解剖学及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2]。本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为1%~5%。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RSA患者再次妊娠流产的风险高达42%,严重危害着女性生殖健康[3]。由于目前缺乏相关药物干预RSA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大样本研究,RSA治疗方案的确立多为经验性临床试验,远期风险尚未得知[1]。中医药治疗RSA优势明显,多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期治疗、针灸及中医特色治疗等,临床疗效显著[4]。中医学认为RSA属于“数堕胎”“滑胎”“胎漏”“胎动不安”等范畴,古今医家多认为其病位在肾,倡导从肾、肝、脾论治,从心论治并不多见。

夏桂成教授(以下尊称“夏老”),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探研妇科证治七十余载,勤求古训,承古拓新,根据女性生殖内分泌特点,创立了“心-肾-子宫轴”理论、“心阴学说”、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简称调周法)等一系列新理论、新方法,为临床治疗月经病、不孕症、流产等妇科疾病提供了宝贵经验。《女科精要》云:“心系者,胞络命门之脉也,主月事生孕。”其指出心与胞宫经络相连。夏老临证更是强调了心在女性妊娠中的主导作用,从心论治RSA颇有良效。笔者有幸跟师随诊,收获颇丰,现将夏老具体诊治思路介绍如下。

1  心为主导,调控女性妊娠

1.1   心肾相交  心肾相交理论源于《周易》:“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其认为天地上下的交泰是化生万物的基础,并延伸出“坎”上“离”下的既济卦象[5]。中医藏象学说将人体脏腑与八卦相配,认为心属火、主藏神、居上焦归属“离”,肾属水、主藏精、处下焦归属“坎”,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的交合感应、相互联系被称为心肾相交。联系到女性妊娠,子宫作为孕育胚胎的重要脏腑,《辨证奇闻》云“胞胎系于肾连于心,肾未损,肾气交心,心气通胞胎,故胞胎欲堕而未堕”,指出子宫孕育与心、肾相关,肾气未损能上济于心,心肾交合方可维持妊娠。夏老“心阴学说”指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皆受其统领,心在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坎离既济中起主导作用[6]。女性妊娠后,胎元潜藏于子宫,受肾气所调主静,但须心气主动下降,肾气方实,心肾相交,子宫方能固藏,胎无坠堕之虑。

1.2   心主血脉  在妊娠过程中,胎儿所需营养物质均来源于血液,依赖于血脉的输送。血液充足、运送流畅是正常妊娠的保障[7]。《素问·痿论篇》曰“心主身之血脉”,意为心气具有生成、推动、调节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发挥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心主血脉对妊娠的调节包含了“心主生血”“心主行血”及“心主脉道”3个方面。首先“心主生血”,奉养胞宫之血由心所化。如“血乃中焦之汁,流溢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侣山堂类辨》),指出中焦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经过心方可化为血液。其次“心主行血”,心气充足,搏动有力,推动血液运行,可输送营养以供养胎元,正如《医学入门》所谓“人心动,则血行诸经……是心主血也”。最后“心主脉道”,《素问·评热病论篇》云:“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阳安定,脉道通利,血液循行流畅,方能保证子宫有充足的血液滋养胎元。

1.3   心主神志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心通过主宰人的精神、情志及思维活动,调控人体生理功能。《妇人秘科》记载“安胎之后,喜怒哀乐,莫敢不慎”,指出胎元受情志活动影响,五志过极不利于安胎。夏老认为妊娠受心神调控,心阴充足,精神内守,情志调畅则胞宫藏泄有度,胎元方能正常生长。反之,若孕后思虑过度,焦虑紧张,心火独亢于上,引动相火。火热迫血妄行,将会出现阴道出血等胎漏、胎动不安之症,如《妇人规》记载“心火一动,则相火翕然从之,多致血不静而妄行”。

1.4   心与肝、脾  中医学重视整体观念,认为脏腑之间存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夏老秉承整体观念,认为心主导女性妊娠,除了与心肾相交有关,与肝、脾亦关系密切。心主血脉而脾主运化,心生成血液的物质来源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脾气健旺,血液化生有源,则营养物质可不断滋养胎元。心主行血,推动血液运行通畅,而脾主统血,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心脾通过化生血液及血液运行调控着女性妊娠。

心与肝对妊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调节两个方面,即心主血而肝藏之。心血不足,则肝藏血乏源,输注胞宫衰少将会导致胎失所养。心藏神,主精神活动;肝主疏泄,维持情志舒畅。肝疏泄有度,有利于精神内守,若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扰乱胞宫胎元,易致滑胎。

2  心与RSA的相关病机

2.1  心肾不交,肾虚不固为发病基础  心居上焦为阳,属火主温煦;肾处下焦为阴,属水主滋养。心阳主动下降于肾,则肾水不寒可发挥固养胎元作用。肾水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以发挥主神志功能。心肾之间水火既济,是胎元稳固的基础。夏老长期临床实践发现,RSA患者多因妊娠期间阴血下聚濡养胎元,心阴血相对不足,或年逾五七,肾虚无法上济于心,或因焦虑紧张暗耗阴血,致使心火偏亢,无法下交肾水,使肾水亏虚固胎无力[8]。临床上RSA以孕后胎元殒落、阴道出血、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等心肾不交证候最为常见。《傅青主女科》言:“水源不足,则火易沸腾……水火两病,胎不能固而堕矣。”心肾不交,肾虚不固则胎元殒落;火热迫血妄行可见阴道出血;腰为肾之府,肾虚失养,则腰膝酸软;心肾不交,阳不入阴,扰乱神明故心烦失眠。

2.2  血脉瘀阻,胞脉不通为重要环节  母胎界面微循环障碍是RSA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这与中医学“血脉瘀阻,胞脉不通”的概念高度重合,二者皆以血液黏稠、凝滞不前、循环受阻为主要表现[9-10]。心主血脉,夏老认为血脉瘀阻、胞脉不通的形成原因有3点:其一,由于素体心脾虚弱,血液化生无源,或屡次流产及手术导致气血不足,血虚致瘀,临床多见伴见纳差食少、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其二,心阳不足,气虚行血无力,气虚致瘀,多伴有疲乏无力、气短懒言等;其三,心火炽盛,频发梦交,诱发宫缩,胞脉不通,致使血脉瘀阻,常伴随心烦失眠、口渴便秘等症。王清任《医林改错》有云“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血不能入胞胎,从旁流而下,故先见血,血即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瘀血既是RSA的病理产物也是本病的致病因素。瘀血不去,新血难生,久之胞胎失养,发为滑胎。

2.3  肝脾失调,气机不畅为常见兼夹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运化、化生气血,肝脾升降有序、气血充盈流畅是维持心肾交合下正常妊娠的重要因素[8]。RSA患者由于反复妊娠丢失,长期无法获得满意妊娠结局,加之工作、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压力,多数处在焦虑、抑郁的肝气郁滞状态。张锡纯称:“为肝气能上达,故能助心气之宣通;为肝气能下达,故能助肾气之疏泄。”肝气郁结一方面可通过气滞血瘀导致胎元不固,另一方面也可影响心肾交合,引起胎元陨堕。此外,五行制化中肝旺易于克伐脾土,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一旦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血亏虚日久及肾,肾不固涩,终致流产。傅青主在安胎时就注重通过补脾胃以固肾,在妊娠篇中称“然则胞胎之系,通于心与肾……补肾可也,何故补脾?然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补肾而不补脾,则肾之精何以遽生也”。

3  从心论治RSA

基于上述病机,夏老确立了以心为主导,心肾合治的基本治疗原则。夏老临证时根据“凡治堕胎者,必当察其养胎之源,而预培其损”(《景岳全书·妇人规》),强调RSA要防治结合,即:孕前要心肾合治调周序贯,预培其损;孕后要宁心固肾,呵护胎元。

3.1  预培其损,孕前心肾合治调周期  分期论治是夏老调周法的重要内容,即遵循“经后期滋阴养血,经间期调气活血,经前期补肾助阳,行经期活血调经”的法则,恢复女性生殖节律,治疗妇科诸疾,被认为是妇科病的治本之法[11]。对于RSA患者,夏老在此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调心。在经后期强调“欲补肾者先宁心,心宁则肾自升”,心神要安宁、下降,肾水渐生,阴血方足,方药在归芍地黄汤的基础上加青龙齿20 g(先煎)、紫贝齿15 g(先煎)镇心安神,促进卵子与内膜发育;经间期为氤氲之时,此时心气主动,推动血液运行,助肾排出卵子,此时在补肾促排卵汤的基础上加黄芪30 g、党参20 g,补益心气,增加动力,实现精泄卵出;经前期气血活动旺盛,易于引动心肝气火,此时用温土毓麟汤配合钩藤(后下)10 g、莲子心3 g、合欢皮10 g清心舒郁,协助孕卵着床;行经期心气主动,促进子宫排出瘀血浊液,常在五味调经散的基础上加合欢皮10 g、丹参15 g、柏子仁12 g,和调心气,防止经量过多,耗伤气血。

3.2  析因论治,孕后宁心固肾安胎元  夏老认为RSA“防重于治”,预防不仅是孕前心肾合治调周序贯以恢复女性正常生殖功能,孕后也要尽早积极安胎预防流产发生。临床用药上,夏老根据病因病机及宁心固肾的基本治疗原则,自拟宁心固肾安胎方(菟丝子15 g,续断20 g,桑寄生15 g,阿胶珠12 g,钩藤10 g,苎麻根20 g,黄芩10 g,炒白芍12 g,紫苏梗10 g,佛手6 g,麸炒白术15 g,淮山药15 g,丹参15 g)。方剂以寿胎丸为底方,固肾安胎;钩藤、苎麻根、黄芩清热宁心;炒白芍、紫苏梗、佛手养肝疏肝;炒白术、淮山药健脾益气;少佐丹参清心活血,防治瘀滞。全方合用,心肾合治、肝脾同调,补中有泻,清心活血以达到安胎目的。临证时,若患者已经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如出现阴道出血或彩超提示妊娠囊周围积血,可加仙鹤草、藕节炭、杜仲炭凉血止血,益肾安胎。

3.3  有故无殒,养心活血贯穿始终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提出的安胎原则。夏老针对RSA伴有血脉瘀阻,胞脉不通的病机,仿效《金匮要略》中使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癥瘕伤胎之法,常在RSA患者孕前与孕后养心活血、祛瘀通络以安养胎元。临证时夏老常选用丹参、当归二药。其中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去瘀,清心除烦;当归味辛甘,归心、肝、脾经,补血活血。两药合用,入心经可通瘀滞,补气血可养心神。同时亦需要结合血瘀产生的病机进行配伍,如:血虚致瘀者,可加阿胶珠、炒白芍养血和血;气虚血瘀者常添黄芪、党参、杜仲补气助阳;心火炽盛者加莲子心、麦冬、百合清心安神。

3.4  身心同治,重视心理疏导  流产为女性生活中的重大负性事件。研究显示RSA的发生与不良情志密不可分,且多次妊娠丢失亦加剧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对下次妊娠产生不利影响[12-13]。《傅青主女科》曰“妊娠多怒堕胎”。对妊娠期女性而言,负面情绪可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控异常,不利于妊娠,也不利于治疗[14]。因此,夏老倡导对RSA患者要身心同治,除药物治疗外,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了解其思想,感知其情绪,通过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引导患者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生理机能[15]。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34岁,2022年6月20日初诊。主诉:不良孕产史5次,月经量少半年。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8~30 d,5 d净。2017年、2018年均因胎停各行清宫术1次,2019年生化妊娠1次,2022年1月因胎儿心脏畸形行引产术1次,此后出现月经量少。双方染色体筛查正常,男方精液常规未见异常。末次月经2022年6月3日,量少,色暗,有血块,轻度痛经。婚育史:孕4产0。刻下:月经周期第18天,心烦易怒,多梦易醒,腰酸困,乳房胀痛,纳呆,大便溏;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薄腻,脉弦细。西医诊断:复发性流产;中医诊断:滑胎(心肾不交,肝脾不和)。以交通心肾、疏肝理脾为基本治则,结合调周法治疗。患者正处经前期且心肝气郁症状较重,故给予温土毓麟汤合四逆散加减:巴戟天30 g,覆盆子30 g,麸炒白术15 g,党参10 g,炒山药15 g,神曲6 g,醋柴胡12 g,麸炒白芍15 g,枳实10 g,甘草6 g,丹参15 g,钩藤(后下)10 g,莲子心3 g。10剂,1剂/d,水煎服,今日起服。经期活血通经,给予五味调经散加减:当归12 g,炒赤芍15 g,五灵脂10 g,艾叶6 g,益母草15 g,丹参15 g,合欢皮10 g,柏子仁12 g,麸炒白术12 g,炒白芍15 g。5剂,1剂/d,水煎服,月经来潮时服用。

2诊:2022年7月10日。末次月经2022年7月3日,量较前稍增多,色暗红,有血块,轻度痛经。刻下症:月经第8天,时有心烦,多梦易醒较前改善,但仍腰酸困,大便溏,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薄腻,脉弦细。按照调周法,现属经后期,治以滋阴养血,宁心安神。方选归芍地黄汤加减:生地黄10 g,当归12 g,炒白芍12 g,枸杞子10 g,牡丹皮12 g,党参15 g,青龙齿20 g(先煎),紫贝齿15 g(先煎),夜交藤12 g,麸炒白术15 g,炒山药15 g。7剂,1剂/d,水煎服,今日起服。经后期紧邻经间期,上药服完后,给予补肾促排卵汤加减:当归12 g,炒赤芍12 g,炒山药15 g,牡丹皮12 g,续断15 g,鹿角片10 g(先煎),红花6 g,五灵脂10 g,醋柴胡10 g,皂角刺10 g,黄芪30 g,党参20 g。3剂,1剂/d,水煎服。

随后3诊、4诊、5诊仍以交通心肾、疏肝理脾为基本治则,根据月经周期随症加减。

6诊:2022年11月3日。末次月经2022年10月1日,量较前增加约1/3,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今晨见少量阴道褐色分泌物,自测尿早孕试纸阳性。刻下:停经33 d,经前乳房胀痛消失,偶有心烦、腰酸困,大便时溏;舌质暗红、苔薄腻,脉沉。患者成功妊娠,应尽早安胎,方选宁心固肾安胎方加藕节炭10 g,仙鹤草10 g。7剂,1剂/d,水煎服。后患者定期复诊,随症加减保胎至妊娠12周,于2023年6月26日足月分娩一男婴。

按语:患者既往不良孕产史4次,符合RSA的诊断。初诊时以心烦易怒,多梦易醒等心火炽盛为主要表现;心火独亢于上无法下温肾水,心肾不交,化生肾气不足,腰府失养,则腰部酸困,肾虚无力固胞,故屡孕屡堕;火不生土,脾虚肝乘,则乳房胀痛、纳呆、大便溏泄、舌边有齿痕;火热煎熬血液日久可致瘀滞,则有痛经、月经量少及舌质暗红。本为心肾失济,兼夹有肝郁脾虚及血瘀。夏老认为心不宁是导致心肾失济、肝郁脾虚及血瘀的主因,治疗上因以宁心为重,故经前期在温土毓麟汤合四逆散的基础上加丹参、钩藤、莲子心,交通心肾、清心活血;经期在五味调经散加丹参、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2诊时患者正值经后期,治疗上应清心安神以助肾阴滋长,故在归芍地黄汤基础方上加青龙齿、紫贝齿、夜交藤;排卵期在补肾促排卵汤加黄芪、党参鼓动心气,帮助排卵。按此调治3个月经周期,患者顺利受孕,本着“未病先防”的理念,仍在孕后继续宁心固肾以预防流产的再次发生。

5  小    结

RSA的调治是妇科临床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夏老总结数十载临证经验,发现心与RSA关系密切,提出本病源于心的功能异常,心肾不交、肝脾不和及血瘀是常见病机。确立了RSA以心为主导,心肾合治的基本原则。治疗上结合女性生殖特点,运用调周法来预培其损,在孕前恢复女性正常生殖功能,孕后积极给予宁心固肾安胎以预防流产再次发生。此外夏老强调“治病先治人,治人先调心”,RSA要坚持身心合治,加强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2022)[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9):653-667.

[2] 李航.中药干预母-胎免疫耐受异常机制研究进展[J].中成药,2020,42(8):2137-2140.

[3] QUENBY S, GALLOS I D, DHILLON-SMITH R K, et al. Miscarriage matters: The epidemiological,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economic costs of early pregnancy loss[J]. Lancet,2021,397(10285):1658-1667.

[4] 奚婷,刘雁峰,包晓霞,等.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3,18(10):1482-1486.

[5] 朱荣欣,丁樱,吴瑞红,等.从心肾相交理论出发探析小儿遗尿症的临床诊治[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5):555-558.

[6] 夏桂成,谈勇.试论心肾观对妇科理论与临床的指导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6):541-544.

[7] 李明越,陈萍,高帅.从心论治先兆流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7):4107-4109.

[8] 王鑫焱,许小凤.从心-肾-子宫轴论治滑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09-211.

[9] 葛梦妮,许小凤.补肾活血类方剂治疗APS型复发性流产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0):199-202. [10] 武颖.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与肾虚血瘀证相关性及其蛋白组学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1] 王静,夏桂成.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月经周期分期分时法探析[J].江苏中医药,2022,54(8):24-27.

[12] CHEN S L, CHANG S M, KUO P L, et al. Stres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erceived by couples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J]. Int J Nurs Pract,2020,26(2):e12796.

[13] DIMITRIADIS E, MENKHORST E, SAITO S, et al.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J]. Nat Rev Dis Primers,2020, 6(1):98.

[14] 张红,张觇宇.心理应激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母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J].重庆医学,2017,46(11):1562-1564.

[15] 徐丹,周惠芳,洪艳丽,等.国医大师夏桂成诊治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2):813-817.

(收稿日期:2024-01-10  编辑:罗英姣)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