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品读

疏肝调神针刺临床运用的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5-01-20点击量:1073

引用:黄羿鑫,马胜来,周永乐,李正泽,李春光.疏肝调神针刺临床运用的研究概述[J].中医药导报,2024,30(7):113-117.


疏肝调神针法是单秋华教授基于“治病先治神”的学术思想提出的一种“舒适化调神,快速抖刺进针法”,主要用于治疗以情志为致病因素所产生的疾病[1]。选穴以百会、印堂、四神聪、神庭、本神、内关、太冲为主,以“百会、太冲、内关”为基本方,其中百会、太冲为主穴,内关为辅,可治疗常见的精神、神志类疾病[2-4]。而现代医学研究得出,疏肝调神针法可根据病症配合不同的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在妇科、外科等疾病中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对疏肝调神针法作用机制、主治病症、辨证分型及临床使用现状综述如下。

1  作用机制

疏肝调神针法的作用机制在中医经典中便有相关论述,如《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灵枢·邪客》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神志,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调神可调心,可间接治疗五脏六腑;肝主情志,情绪异常可以肝论治。疏肝调神针法看似只调理“心”“肝”二脏,实则涉及五脏六腑,不仅可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亦可治疗其他脏腑异常所致病证。除中医经典理论的研究,现代科研人员对疏肝调神针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疏肝调神针法可改变炎症因子水平、调节神经递质、影响海马区神经元放电活动、调控胆碱能代谢,为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偏头痛、失眠、抑郁等疾病提供了现代数据支持。疏肝调神针刺治疗偏头痛大鼠的实验研究[5-8]发现,疏肝调神针法可有效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降低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影响腺苷A1、A2α受体在中枢的表达,可有效防治偏头痛的发生,能产生消炎镇痛的作用。在对失眠大鼠针刺过程中发现,疏肝调神针法能逆转其海马区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并恢复神经元细胞结构,从而改善失眠情况[9]。在对抑郁大鼠的研究[10]中得出,疏肝调神针刺可有效解除胆碱能过活化状态,发挥抗抑郁效应。

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研究中可以看出,疏肝调神针刺作用于机体的各个方面。从中医学来看,可论治五脏六腑疾病;从现代医学来讲,对基因、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各种神经递质、蛋白、神经元活动都产生积极影响。

2  辨证分型

疏肝调神针法主治情绪过度所导致的情志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状态、失眠、惊恐障碍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少[11]。白春瑶[1]基于数据挖掘得出,疏肝调神针法主治的病症共涉及58种,主治的优势病症有抑郁症、失眠、紧张型头痛、偏头痛、焦虑障碍、脑卒中后抑郁、认知功能障碍、围绝经期综合征、小儿抽动症、面肌痉挛等;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证、肝经湿热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等证型。

2.1  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主要涉及失眠、广泛性焦虑、癃闭等疾病,以“百会、内关、太冲”三穴配合头部穴位,或心俞、肝俞穴,或者配合谷、八髎穴进行针刺治疗,采用捻转、提插等基本补泻手法,可加电针刺激及经颅微电流刺激,以达到疏肝调神的目的。如在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治疗过程中,徐欢欢等[12]采用疏肝调神针刺联合调肝安神方进行治疗,主穴选择百会、内关、太冲,配穴选取手少阴心经神门、以及背俞穴肝俞、心俞,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再者,在肝郁气滞型广泛性焦虑治疗中,刘二军等[13]采用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的方式治疗不同证型的焦虑症,治疗组以“百会、内关、太冲、印堂、四神聪、神庭”为基础方,近部取穴选择头部太阳穴,远部取穴选择手少阴心经上的神门、灵道、大陵三穴,配合三阴交进行针刺,肝郁气滞型焦虑症再配以期门,治疗后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升高,临床疗效显著;除此之外,肝郁气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其他证型的焦虑症患者。刘雪婷[14]认为疏肝调神针刺结合内关、神门电针法可有效提高肝郁气滞型焦虑症的临床疗效。马帅[15]采用疏肝调神针刺联合八髎穴治疗肝郁气滞型癃闭,选取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印堂、内关、太冲、次髎、中髎,治疗后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有所改善。

2.2  肝经湿热  肝经湿热主要涉及遗尿症,治疗上虽选用“百会、太冲”具有疏肝调神作用的穴位,但多配以任脉、足少阴肾经等经络的穴位进行治疗,以达到清肝胆、除湿热的目的[16]。遗尿症患者的配穴主要选择中极、三阴交,通过单独针刺或者针刺联合耳穴的治疗方式,达到改善或治愈的效果。

2.3  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涉及帕金森病、干眼症、颈性眩晕、围绝经期失眠、麻痹性斜视、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此类疾病的治疗都采用了疏肝调神的思路进行针刺,在选穴上均选用“百会、太冲”,但在配穴中以近部选穴、循经选穴为主,选择与疾病相关的经脉或者疾病病位较近的穴位进行治疗。譬如,在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中,刘雪娇等[17]近部取穴选择头部穴位完骨、风府、风池,又因帕金森病患者多体虚,所以选择可以补益的穴位三阴交进行治疗,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平衡力和步行速度。

2.4  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涉及高血压,治疗上选用“百会、太冲”,配以肝经穴位及疾病相关穴位进行治疗,如行间、风池、肝俞穴[18]。

从以上治疗可以看出,异病同治是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的一大特色,即在疾病不同的情况下,通过确定患者的证型从而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疏肝调神针法可治疗与肝相关的证型,以实证为常见,如肝郁气滞、肝经湿热、肝阳上亢,虚证有肝肾阴虚。正所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在实证的治疗上,疏肝调神针法多选择具有疏肝、行气作用的穴位配合使用;在虚证的治疗上,疏肝调神针法多选择具有补益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总体而言,不同证型选择的穴位均具有疏肝及调神的作用,而不同之处在于配穴多结合疾病特点及经脉循行进行诊治。由此可知,“疏肝调神针刺”是指一种通过刺激穴位达到疏肝、调神作用的针刺思路,其选穴、配穴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对证治疗。

3  主治病症

除了通过辨证对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疏肝调神针法在共病、脾胃系、眼部等疾病治疗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1  共病治疗  疏肝调神针法针对肝郁气滞为病机产生的共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肝的功能入手,考虑情绪与“神”的关联性,认为木郁乘土,横逆脾胃,脾失健运,气血运化失常,脑神失养,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共病。此类共病的治疗方案皆是以病机为思路,在疏肝调神主穴不变的情况下,配合调肝的穴位。如阎路达等[19]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抑郁失眠,从共病的病机考虑,认为失眠抑郁主要病位在肝、肾,兼脾胃不足,故采用疏肝调神针法联合治疗;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得出,疏肝调神针法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因疫情隔离经历导致的抑郁失眠,降低患者静息运动阈值(rMT),升高运动诱发电位振幅(MEP-A)、皮层静息期(CSP)和5-羟色胺(5-HT)含量,抑制大脑兴奋程度,纠正失衡的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元功能。

3.2  脾胃系疾病  宋阳[20]以“五脏藏五神”“五脏主五志”“脾胃产生的水谷之精可生神”为理论指导,得出肝和气生,精神乃居,以及疏肝理气,以和脾胃的治则。其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不同针刺治疗发现,疏肝调神针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脘灼痛、胃脘胀痛、两胁胀痛等症状。

3.3  眼部疾病  疏肝调神针法多用于肝郁所致的情绪类疾病,然而,近年研究发现,疏肝调神针法也可用于眼部疾病。《灵枢·五阅五使》言:“目者,肝之官也。”指出目是肝在五官的分候。《灵枢·经脉》言:“肝足厥阴之脉……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表明肝连目,二者关系密切。在眼科疾病中,疏肝调神针法配以眼部局部穴位进行治疗,眼部周围穴位根据病情采用小幅度捻转补泻手法,在特殊穴位上可采用强刺激,进而达到治疗效果。如在治疗肝经郁热型干眼症中,以“疏肝调神,血脉和利,精神乃居”为指导原则,采用疏肝调神针刺,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干眼症状,还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21]。

3.4  其他疾病  疏肝调神针法治疗醉氧症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22]。

通过以上的临床治疗及相关文献可看出,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的证型范围在逐渐扩大,从早年的以肝为主的证型,扩展到血虚生风证、气滞心胸证、脑神失调证、肝气乘脾证及气血失和证型,即从以肝为主的证型扩展到气血津液病证。随着疏肝调神针刺的主治疾病及主治证型范围的不断扩大,疏肝调神针刺在主穴不变的情况之下,随着配穴的改变可达到不同的功效。这些病症的改变、证型的增加及功效的扩大都直接或者间接证明了疏肝调神针法在临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证明了疏肝调神针法的主治范围不是单一的,临床科研人员可经过相关试验挖掘出疏肝调神针法更多的主治病症,挖掘出更广的运用范围。

4  调神疏肝针法临床运用现状

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中医学讲究从多角度思考以期得出更适合的治则治法;现代医学也提倡联合治疗,以求发挥出更好的临床疗效。疏肝调神针法亦是如此,通过灵活配穴、联合汤剂、联合推拿等方式以期发挥疏肝调神针刺的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1   灵活配穴  疏肝调神针法以百会、内关、太冲三穴为主;在此三穴中,又以百会调神、太冲疏肝为中心,内关为辅,太冲与内关原络相配,疏肝解郁,调心安神;三穴合用可治神、守神,起到疏肝理气、宁心安神的治疗作用。然而,中医药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在临床上需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面对不同的疾病时,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在主穴不变的情况之下,选择不同的配穴以达到不同的功效;常见的治疗方法有疏肝调神开窍、疏肝调神宁心、疏肝调神补肾、疏肝调神和胃及疏肝调神调肺。

(1)疏肝调神开窍是指疏肝调神针法配合具有开窍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如水沟、神门、大陵等穴位。现阶段中医对情绪病的治疗主要从“肝”论治,认为情绪影响肝的条达,气机失常;西医则认为此类疾病与脑内特定解剖区域功能异常相关,鉴于此,通常采用疏肝调神联合具有开窍功能的穴位进行治疗。徐晔[23]选取百会、水沟、神门、内关及太冲穴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其中水沟为督脉经穴,具有醒脑开窍作用,联合神门宁心安神,共奏疏肝调神开窍之效。(2)疏肝调神宁心是指疏肝调神针法配合具有宁心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如照海、阴郄等穴位。较传统的疏肝调神针刺而言,疏肝调神宁心以心主血脉为主,认为母病及之,肝病及心,心神受扰,则需宁心安神;同时,心肝亏虚可导致机体气血不足,任脉主精血,上通入脑,故疏肝调神宁心针刺也可选用任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罗雅丹等[24]在治疗百合病时,选取四神聪、本神、印堂、阴郄、三阴交、照海、太冲等穴位,以阴郄配伍内关,共奏通阳行气、宁心定悸之功。(3)疏肝调神补肾是指疏肝调神针法配合具有补肾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如三阴交。以疾病本身为主,疏肝调神为辅。如邓鉴灵等[25]认为阳痿的病位在肾,根据五脏相关论,治肾的同时可以兼顾调神、疏肝,所以选用疏肝调神针法时配三阴交以补肾助阴。(4)疏肝调神和胃是指疏肝调神针法配合具有和胃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如足三里。近年研究发现,疏肝调神和胃针法除了治疗肝、胃、神相关理论的疾病,也有镇痛的效果。研究[26]显示,百会、内关、太冲配以足三里等,可以抑制偏头痛大鼠的痛觉传导。(5)疏肝调神调肺重视机体的气机升降,是指疏肝调神针法配合具有调肺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合谷。符文彬以百会、印堂、四关(太冲、合谷)针刺为主穴治疗神志病,强调气机失常是导致神志病的重要原因,治疗时可配伍调理肺脾的穴位共奏疏肝调神、调理气机之效[27]。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整理,可以看出疏肝调神开窍的针刺配穴主要集中在头部穴位,或者结合选取三阴交、肝俞等与肝脏密切相关的穴位;疏肝调神宁心配穴主要集中心包募穴,或者心俞、肝俞穴;疏肝调神补肾配穴主要以三阴交为主;疏肝调神和胃配穴主要集中在足阳明胃经及大肠经;疏肝调神调肺配穴主要集中在与肺经相表里的大肠经中的具有调畅气机作用的穴位。综上可得,配穴的不同有不同的功效,可以对配穴进行加减,选择对病症有针对性作用的穴位;灵活配穴,既行疏肝调神之效,也增加疏肝调神针刺的开窍、宁心、补肾等功效。

4.2  联合汤剂  疏肝调神针法可与具有疏肝解郁效果的方剂联合治疗,在汤剂的选择上,多选用和解剂;在功效上,除了疏肝、养心这两个功效,也多选择具有健脾作用的方剂进行配合治疗,譬如调肝安神方[12]、解郁清心颗粒[28]、逍遥散[29]、柴胡舒肝散[30]、补肾活血疏肝汤[31]等汤剂。调肝安神方具有疏肝理气、凉血化瘀、安神宁心之效,可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解郁清心颗粒[28]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具有疏肝解郁之效,可治疗治疗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逍遥散[29]治疗肝郁血虚脾弱,柴胡疏肝散[30]解郁,补肾活血疏肝汤[31]具有疏肝活血、补益肾气的功效。从不同的临床研究得出,中药方剂与疏肝调神针法联合应用,可缩短针灸治疗的疗程,并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通过以上方剂的使用可以看出,在兼顾疏肝解郁的基础上,各种汤剂还具有调畅气机、补养心神的作用,可与疏肝调神针法联合使用以加强其疏肝、调神之功效。

然而,无论是逍遥散还是调肝安神方、解郁清心颗粒、柴胡舒肝散、补肾活血疏肝汤,其功效都与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密切相关,与疏肝调神针法协同作用,多用于情志病、精神类疾病的治疗。疏肝调神针法虽能通过灵活配穴治疗心系、肾系、脾胃系、肺系疾病,但与心系、肾系、脾胃系、肺系等相关汤剂的联合使用的临床数据还不够完善,对于针刺联合心系、肾系、脾胃系、肺系等相关汤剂使用是否能进一步提高疗效还需更多的数据支持。

4.3  联合推拿、耳穴、灸法等治疗方式  整合针灸治疗是采取“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整合针灸丰富了针灸临床的治疗手段,大大促进了针刺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32]。李先照[33]采用随机分组法把50例中度抑郁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精灸及耳针联合治疗,认为“疏肝调神”整合针灸可有效地改善抑郁状态,减少副作用。张欣怡[34]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疏肝调神组采取针刺、精灸、皮内针治疗,假针灸组选穴定位相同,但不采取针灸、精灸、皮内针治疗措施,结果显示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方案干预早期抑郁效果良好,可在临床推广。除此之外,针灸联合推拿、耳穴等治疗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张玉莹等[35]在针刺百会、内关、太冲等穴位的基础上,对肝胃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进行腹部十字灸,结果显示疏肝调神针法联合腹部十字灸可有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疗效。宋阳等[36]采用疏肝调神针法联合三神穴长留针治疗强迫症患者,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肝调神针法联合三神穴长留针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提高,疏肝调神针法联合三神穴长留针治疗强迫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黄丽霞等[37]采用疏肝调神针法结合择时耳穴压豆治疗阈下抑郁,刘琛等[38]采用疏肝调神针法联合推拿治疗偏头痛,均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整合针灸治疗既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式,使临床工作人员有更多的医疗方案进行选择,可择优使用;也加快中医学融入临床,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综上,疏肝调神针法在临床与其他治疗方式配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副作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治疗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然而在治疗上,临床工作者应该扩大治疗方式,不局限于一针二灸的模式,针灸联合推拿、针灸联合耳针、针灸联合皮内针等,都可以作为整合针灸的治疗模式运用于临床。


5  小    结

疏肝调神针法在临床运用广泛,在作用机制上,中医学方面,以疏肝为手段、调神为目的治疗疾病;从现代医学上看,疏肝调神针刺可通过改变基因表达、调节神经递质及神经元活动达到治疗镇静抗炎等治疗效果。在主治病症及辨证分型中,以情志病、精神类疾病为主,也可治疗共病、心系、脾胃系等疾病;亦可调节血虚生风证、气滞心胸证、脑神失调证等证型的相关疾病。在临床运用中,讲究灵活配穴,随证随病取穴治疗,提出疏肝调神开窍、疏肝调神宁心、疏肝调神补肾、疏肝调神和胃等治则治法;联合具有疏肝理气的汤剂治疗疾病,提高了针刺的临床疗效;配合推拿、耳穴、灸法等治疗方式,丰富了针刺治疗手段,促进了针刺的发展。

神为人体生命之主宰,可统帅、调控人体脏腑功能,主宰人的心理活动;肝主情志,心喜、肺忧、肝怒、脾思、肾恐,情志过极皆能致病。近年来,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压力增大,情志成为目前致病的重要因素。疏肝调神针法作为以调神、疏肝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可大力挖掘其更多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白春瑶.单秋华教授疏肝调神针法理论体系及临床应用规律探析[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2.

[2] 许富华.针刺调神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3] 孙冬玮,武明霞,王勃然,等.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选穴规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2):56-60,165-166.

[4] 王海龙.单秋华教授疏肝调神针刺法理论初探[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77-78.

[5] 刘杰,王萌萌,杨佃会,等.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大鼠脑组织阿片类受体表达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2,47(6):510-516.

[6] 黄绍磊,王苏瑶,王萌萌,等.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和腺苷A1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4):579-582,622.

[7] 黄绍磊,王萌萌,耿炜,等.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大鼠脑神经激肽-1受体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4):986-989.

[8] 李岩,李华东,韩晶.疏肝调神针法防治偏头痛的镇痛抗炎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1):2643-2646.

[9] 李昕蓉.“疏肝调神”针法对失眠大鼠海马5-HT1AR、2AR和下丘脑GABAAR-α1表达的影响[D].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2022.

[10] 高静,赖名殷,梅氏清心,等.胆碱能过活化状态下“疏肝调神”针法对CUMS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3):635-639.

[11] 王天宇,孙晓宇,古玉杰,等.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神志类病证刍议[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9):1751-1754,1764.

[12] 徐欢欢,黎斌,陈克龙,等.疏肝调神法针刺联合调肝安神方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3,30(14):13-14.

[13] 刘二军,邢亚情,郭庆丰,等.针刺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不同证型广泛性焦虑症疗效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1,36(6):30-33.

[14] 刘雪婷.疏肝调神针刺结合内关、神门电针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3.

[15] 马帅.疏肝调神针法联合八髎穴治疗肝郁气滞型癃闭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2.

[16] 单赤军.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遗尿症67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0,16(5):25.

[17] 刘雪娇,程芳.桑贞养肾方加针刺联合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医研究,2022,35(9):36-40.

[18] 胡芳,谭明娜,谭小娥,等.潜阳熄风汤联合针灸对肝阳上亢型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1,43(8):2061-2065.

[19] 阎路达,李仲贤,张瑜,等.疏肝调神法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新冠疫情隔离经历致抑郁失眠共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23,43(3):255-260.

[20] 宋阳.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2.

[21] 蔡丹丹,孙河.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之肝经郁热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3,33(4):322-326.

[22] 刘伟静,马祖彬.疏肝调神针法治疗醉氧症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8):1445-1446.

[23] 徐晔.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1,53(12):149-152.

[24] 罗雅丹,马祖彬.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百合病验案1则[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7):78-79.

[25] 邓鉴灵,罗树雄,薛爱国.符文彬运用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阳痿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7):1797-1802.

[26] 黄丽霞,罗倩,张俊萍,等.疏肝调神和胃针法对慢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5-HT、CGRP、VIP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11):230-233,256.

[27] 王聪,温秀云,黄楚瑶,等.气机升降理论在针灸治疗脑病中的思路[J].世界中医药,2021,16(16):2445-2449.

[28] 项尚,周涛,王业群,等.解郁清心颗粒联合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2,14(6):365-368.

[29] 曹朝霞,黄志强,谢宇平.疏肝调神针刺联合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肝气郁结型失眠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20,39(2):145-148.

[30] 郭迎树,刘红亮,刘洁.“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柴胡舒肝散治疗肝气郁结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0):3659-3663.

[31] 蔡国林,林良才,林松俊,等.调神针法联合补肾活血疏肝汤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12):248-251.

[32] 符文彬,刘月,郭小川.整合针灸学引领针灸临床发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4897-4899.

[33] 李先照.“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中度抑郁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

[34] 张欣怡.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方案治疗轻度抑郁症患者早期疗效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

[35] 张玉莹,黄丽霞,杨佃会.腹部十字灸联合针刺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0例[J].中国针灸,2022,42(4):471-472.

[36] 宋阳,王恩忠,文丹阳,等.疏肝调神针法联合三神穴长留针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9):878-882.

[37] 黄丽霞,张俊萍,张玉莹,等.疏肝调神针法结合择时耳穴压豆治疗阈下抑郁[J].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2023,33(2):164-167.

[38] 刘琛,韩晶,张万里,等.疏肝调神针法联合推拿治疗偏头痛的镇痛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2):20-24.

(收稿日期:2023-11-06  编辑:李海洋)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