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品读

黄清明运用“四逆辈”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

发布时间:2022-06-20点击量:582

引用:梁兆雄,蒙智森,黄清明,许楷斯,江文文.黄清明运用“四逆辈”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2,28(3):182-183,198.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后文简称肾病)属于中医学“尿浊”“小儿水肿病”等范畴,复发时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西医一般使用大剂量激素或血制品治疗,费用昂贵且副作用大,而中医药在肾病危重症的治疗上有一定优势,特别是运用经典方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黄清明从事儿童肾病临床治疗工作二十余年,师从儿科肾病学泰斗陈述枚,是国医大师张大宁学术继承人,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会肾病内分泌专业组委员,广东省儿科学会儿童肾病专业组委员。黄清明擅用经典方药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特别是擅长运用六经辨证[2]治疗肾病。笔者有幸侍诊黄清明教授,现将其运用“四逆辈”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简述于下。

1 病因病机

黄清明认为儿童肾病是因小儿先天肺脾肾三脏阳气虚,三焦通道失常,水精疏布异常[3],泛溢肌肤所致,阳虚寒气内生,气血凝滞,加之久病必瘀。病位在肺、脾、肾、三焦,病性属于本虚标实[4-5]。《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属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意为水液从进入人体到代谢、排泄的生理过程,全赖于脏腑经络的正常运转才能完成,故而治疗应当调整脏腑的阴阳平衡,并指导患者平素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有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津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这段话很好地概括了水肿与肺、脾、肾三脏之间的关系,故临床应着重三脏的调治。《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肌肤,故为跗肿。胝肿者,聚水而生病也。”此处说明肾在水肿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水肿病严重时可出现胃部不适,如呕吐、胃痛等。水肿分为阳水和阴水,儿童肾病复发时大多数属于阴水,黄清明认为太阴是鉴别阴水、阳水的分界线,出现太阴证即为阴水,少阴证更是阴水之危重症,不可下之,当以温药。而未出现太阴证时,尚可攻之、下之。

2 “四逆辈”出处及解释

“四逆辈”首见于《伤寒论》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黄清明认为该条文应是紧接着太阴病提纲证(《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条文之后。李宇航[6]总结历代注家对四逆辈的解释,认为主要有3种观点:“四逆辈”主要指四逆汤,“四逆辈”应灵活看待,以及“四逆辈”包括理中汤,最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四逆”体现了治中有防的思想,反映出并病同治的精神,并示人以灵活变通之法。王惠君[7]提出《伤寒论》太阴病“宜服四逆辈”是“上工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张福全等[8]认为,太阴病“宜服四逆辈”,不仅体现了上工治未病与并病的思想,揭示了临床脾肾阳虚证的用药组方思路,更从侧面展现了贯穿整个《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的思想。陈亦人[9]强调“要灵活选用四逆汤这一类方剂,而不要套用成方”。刘渡舟[10]认为“宜服四逆辈应该吃四逆汤这一类的药,包括理中汤、四逆汤”。黄清明认为“四逆辈”是指在太阴证阶段或少阴证阶段出现“四逆汤”证时,可选用四逆汤及其化裁的方剂进行治疗,包括四逆汤(《伤寒论》第91、323、372、389条,《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下利,腹胀……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通脉四逆汤(《伤寒论》第317、370条)、附子粳米汤(《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腹中寒气...附子粳米汤主之。”)、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第385条)等,临床上符合汤证表现均可运用。

3 肾病复发时的中医证候特点

肾病常常由于感染[11-12]、激素使用不当[13]、过敏[14]等因素导致复发[15-16],如不及早干预,可逐渐加重,影响患儿预后[18-19]。复发初始表现为尿夹泡沫,可兼有外感症状;继而出现浮肿并逐渐加重,出现“食不下”“腹满”;甚者出现“腹满而吐”“时腹自痛”“下利”“自利而渴”,更有甚者表现为“但欲寐”“下利清谷不止”“腹痛”“自利不渴”“脉微细或脉微欲绝”。黄清明认为“食不下”是肾病开始加重的标志,根据《伤寒论》第273条条文,属于太阴证,临床应当把握治疗的时机,及时运用“四逆辈”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而传至少阴。此种情况,用脏腑辨证归于脾、肾两脏阳虚阴寒内盛[19],六经辨证归于太阴、少阴二经虚寒,二者可互相解释。黄清明认为儿童肾病复发时,病在太阴还是在少阴的区别主要在于精神状态,病在太阴,精神状态尚可;病在少阴,出现“但欲寐”,另外少阴证可出现四肢逆冷、脉微细或脉微欲绝等。所以在临床上,应及时辨证[20]。

4 “四逆辈”在太阴阶段运用

黄清明认为肾病出现太阴证时,可分为两个阶段治疗:第一阶段,出现腹满、食不下,而未见呕吐、腹痛、下利。此时,肾阳暂未虚,仅脾阳虚,中焦脾胃运化失司,水液停留于胃,表现为食欲下降、腹胀。此时,可用实脾散化裁治疗。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云:“实脾散治阴水,先实脾土。”实脾散可以认为是四逆汤合五苓散加木香、厚朴、木瓜等变化而来,四逆汤温脾肾之阳,五苓散利水,加行气药以助温阳利水之功;兼有外感时,可使用四逆汤合参苏饮(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参苏饮在此为舒达肺卫之气,以助脾肾阳气推动水液运行。第二阶段,在原有腹满、不欲饮食基础上,出现呕吐、时腹自痛、下利,此时脾肾阳气虚,寒气内甚,宜急温之,可选用的方剂为四逆汤、附子粳米汤。附子粳米汤适用于呕吐剧烈、腹痛,伴或不伴腹泻。当出现时腹自痛、下利,无呕吐,精神尚可,可用四逆汤急温脾肾之阳气。

5 “四逆辈”在少阴阶段运用

病情继续发展,由太阴下传至少阴,则症见精神不佳,但欲寐,四肢逆冷,腹痛持续不能缓解,下利清谷不止,脉微细、脉微欲绝等。当肾病出现少阴证时,可分两个阶段治疗:第一阶段,表现为精神不佳,四肢逆冷,腹痛持续不能缓解,下利清谷,脉微细。此时,尚可用四逆汤急温之。第二阶段,出现精神萎靡,但欲寐,下利清谷,小便不利,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此时,当用通脉四逆汤或四逆加人参汤以回阳救逆。

6 “四逆辈”在病情由重转轻阶段运用

在肾病病情由重转轻阶段,黄清明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传变:一是从少阴传太阴,二是太阴传阳明,三是少阴传太阳。临床前两者最多见,“四逆辈”可用于少阴传太阴和少阴传太阳两种情况,故下面仅阐述这两种传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少阴传太阴,首先表现为精神好转,继而呕吐、腹痛逐渐缓解,食欲转佳,此时,可改用实脾散加减,熟附子及干姜剂量偏大,当出现小便增多后,二者剂量应及时减少以防伤阴。少阴传太阳阶段,此时会出现皮肤瘙痒、咽痒咳嗽、发热等表现,方剂可选用四逆汤合参苏饮或四逆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7 病案举隅

患儿,男,8岁,2021年5月20日就诊。主诉:反复尿夹泡沫8年余,再发1周。现病史:患儿于8年余前出现全身浮肿,在外院住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激素治疗后尿蛋白可转阴。后多次复发,在我院及外院诊治后可缓解。1周前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尿蛋白(+),后尿蛋白逐渐增加,激素加量后仍持续(+++)。现症见:神清,精神尚可,全身无浮肿,偶有腹痛,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咽痛,无气促发绀,无恶心呕吐,无腹胀,全身无皮疹,食欲一般,眠可,小便量尚可,色黄,夹泡沫,大便干。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细。中医诊断:尿浊(太阴证)。治法:温阳健脾,行气祛湿活血。处方:白术3 g,厚朴10 g,木瓜10 g,木香5 g,大腹皮10 g,茯苓10 g,干姜4.5 g,炙甘草3 g,熟附子10 g(先煎),苦杏仁6 g,地龙6 g,延胡索8 g,连翘5 g,火麻仁10 g。以上诸药浓煎至100 mL,1剂/d,顿服,共2剂。西医治疗方面未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2诊:2021年5月22日。患儿精神变差,颜面浮肿,腹痛较前加重,不欲饮食,大便稀,晨尿尿蛋白自测(++++)。舌淡暗,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水肿(少阴证)。治法:急温肾阳。处方:熟附子10 g(先煎),干姜4.5 g,炙甘草6 g。以上诸药浓煎至100 mL,1剂/d,顿服,共1剂。西医治疗方面未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3诊:2021年5月23日。患儿精神疲倦,但欲寐,全身轻度浮肿,不欲饮食,腹胀腹痛,四肢逆冷,下利清谷,晨尿尿蛋白自测(++++),舌淡暗,苔白,脉沉弱。中医诊断:水肿(少阴证)。治法:回阳救逆。处方:熟附子20 g(先煎),干姜9 g,炙甘草6 g。以上诸药浓煎至100 mL,1剂/d,分2次服,共3剂。西医治疗方面未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4诊:2021年5月26日。患儿精神明显好转,全身浮肿无加重,无明显腹痛,稍腹胀,无呕吐腹泻,食欲好转,晨尿尿蛋白自测(+++),舌淡暗,苔白腻,脉细。中医诊断:水肿(太阴证)。治法:温阳健脾,行气利水。处方:白术6 g,厚朴10 g,木瓜10 g,木香5 g,大腹皮10 g,茯苓10 g,干姜4.5 g,炙甘草6 g,熟附子10 g(先煎),苦杏仁8 g,地龙7 g,玉米须30 g。以上诸药浓煎至100 mL,1剂/d,顿服,共6剂。西医治疗方面未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患儿服药后全身浮肿消退,尿蛋白转阴。后于2021年6月1日出院,并续服上方5剂。

按语:本例患儿入院时精神尚可,偶有腹痛,食欲一般,按六经辨证属于太阴证,宜服“四逆辈”,考虑处于太阴证“第一阶段”,处方实脾散加减,服用2剂后,患儿病情未控制,加重至少阴阶段,出现精神变差、腹痛加重,立即改为四逆汤,服药后病情仍继续加重,出现但欲寐、呕吐、腹痛、脉沉弱等,考虑少阴虚寒极甚,改为通脉四逆汤以回阳救逆,病情逐步好转,由少阴传出太阴,改为实脾散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最后,尿蛋白转阴、浮肿消退后出院。


8 小   结

儿童肾病常复发,病程长,复发时病情变化快,容易发展成危重症。黄清明通过临床经验总结,探索出六经辨证在儿童肾病中各个阶段的运用特点,强调抓主证,辨证分阶段,特别是要识别儿童肾病复发时的危重症表现,灵活运用“四逆辈”治疗,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促进病情缓解。


参考文献

[1]张丽娇,黄清明.中药联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肾综患儿血皮质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12):1079-1080.

[2]张丽娇,陈乃清,黄清明,等.黄清明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小儿水肿的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1,27(2):188-189,196.

[3]陈乃清,温晓莹,张丽娇,等.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J].中医学报,2021,36(11):2459-2464.

[4]陈乃清,彭贝如.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新中医,2019,51(12):320-322.

[5]郑攀,郑宏,郑启仲.郑启仲从痰瘀虚论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5):792-793.

[6]李宇航.《伤寒论》“四逆辈”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1):9-11.

[7]王惠君.太阴病“宜服四逆辈”与“上工治未病”[J].江西中医药,2009,40(10):8.

[8]张福全,崔玲.浅析太阴病“宜服四逆辈”[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2):184.

[9]陈亦人.陈亦人伤寒论讲稿[M].王兴华,张民庆,石玮,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8.

[10]刘渡舟.伤寒论讲解[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370.

[11]温晓莹,曾维嘉,林晓红,等.儿童频复发与非频复发型原发单纯型肾病综合征感染特点比较[J].现代医院,2017,17(7):1007-1010.

[12]杨琴.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5例复发原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2657-2658.

[13]张碧丽,张瑄,王文红,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8):746-748.

[14]李艳艳.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与过敏状态关系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4.

[15]王晓红,马宏,李卫卫,等.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11):1046-1048.

[16]颜思璐,宁岑.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6):753-754.

[17]莫樱,陈述枚.糖皮质激素加重某些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机制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53.

[18]李季.糖皮质激素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合理应用[J].临床荟萃,1997,12(23):1098-1100.

[19]孙公凯.脾肾相关理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3):7-9.

[20]刘智颖,陈汉华.岭南地区中医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浅析[J].环球中医药,2019,12(3):433-434.

(收稿日期:2021-08-26 编辑:罗英姣)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