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品读

癫痫的发作机制及中医治疗思路

发布时间:2021-10-14点击量:543

引用:吴婧,董笑克,李中浩,王凯悦,黎莉莉,刘金民.癫痫的发作机制及中医治疗思路[J].中医药导报,2021,27(6):146-148.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反复同步异常放电所致的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中医“痫病”范畴。我国癫痫患者近千万,每年新发病例约60万[1],已经成为神经内科第二大疾病[2]。对于癫痫的治疗,从中医的角度而论,一般是根据患者发作期与缓解期的情况,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标本虚实,进行辨证论治,其临床疗效总体较好[3]。但是,癫痫作为一种发作性疾病,其缓解期“一如常人”,使患者寒热虚实的证候难以辨别,增加了病情诊察的难度,从而使临床的诊疗受到局限。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抗癫痫西药可缓解多数患者的癫痫发作,但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下,仍有约30%的患者不能控制发作,从而使病情发展为难治性癫痫[4]。目前,在临床诊疗中,中、西医治疗癫痫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因此,有必要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梳理癫痫的发作机制,进而探讨癫痫的治疗思路。

对于癫痫的发作机制,中、西医有各自的理论体系。西医学认为其与神经网络系统相关,中医学则认为癫痫病机为各种先后天病理因素导致神机受损、元神失控而发病。中、西医学都是基于人体的生命观进行疾病论治的医学学科,同一人体内,不应同时存在两种互不相干的发病体系,所以中、西医理论下的发病机制,必定是交叉、融合、互通的[5]。因此本文分别从中、西医癫痫发作机制入手,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医治疗癫痫提供思路。

1 西医学发病机制:神经电传导异常

西医学认为癫痫是由于脑部神经元反复同步异常放电所致,其具体发作机制异常复杂,人类至今仍未明确其全部发病机制。目前医学界所认知的机理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兴奋与抑制的失衡[6],其可能与神经递质、离子通道和细胞因子密切相关,且有内分泌、免疫和遗传等因素参与其中。尽管相关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均属于各种因素导致脑部病灶区的神经元异常放电,而神经递质在神经电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

目前认为与癫痫发作相关的神经递质中,最重要的是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lu通过其受体可使神经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开放,通过去极化过程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GABA则开放氯离子通道,通过超极化过程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8]。各种因素导致的此种神经递质和离子通道的异常,影响神经电传导功能,引起大脑局部神经网络的失控,从而引起癫痫发作。

2 中医学发病机制:经络传递异常

中医学认为,癫痫是由风、气、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导致人体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发病,其病位在脑[9],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具体病因可为孕妇受到惊吓,惊则气乱,胎气逆乱而导致小儿脏气不能平衡协调,脾肾虚而生痰,肝气旺而生风;或饮食失调,脾气素虚则痰浊内聚,适逢七情失调而发病;或肝失条达,脾失健运,痰浊遂生,肝郁则化火、生风,风火痰相结侵犯心脑而成本病;或跌仆、产伤损及脑部,而形成瘀血,气血不畅则神明遂失,血瘀不行,筋脉失养,则致血虚生风而抽搐[10]。

上述诸多病理因素直接影响到患者肝、脾、肾等五脏功能,而癫痫病机的关键是脑所主的神明失用,神机失灵,元神失控。那么除脑部直接受到外伤,其他病理因素引起机体肝脾肾功能失调,是如何从五脏作用到脑的呢?对于此种病理因素从肝脾肾作用到脑的传递途径,在中医学理论中,可用经络传递信息的概念进行阐释。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连脏腑,外络肢节,能够网络全身,是输送和传递信息的传导途径。经络上的腧穴是经络中气血汇集之处,是信息的接收点和反应点[11]。各种风、气、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其最终作用途径均为影响经络的正常流注传导,或致经脉中气血不足,或病理产物留滞而致经脉阻塞,即通过经络的传导使病理因素影响脑部。如顽痰潜伏在体内,可阻滞经络,遇到情志过极或外邪引发,导致痰迷脑窍,从而使癫痫发作;又如脑部外伤所致瘀血留滞的伏邪病理,可使血脉闭塞,神无所依而致癫痫发作;再如患者体质素弱,经络中气血不足,遇疲劳等可导致癫痫发作。因此,经络中气血不足或运行受阻,导致脑部元神失控即发为癫痫。

3 中、西医学间发作机制的相通性

中、西医学均认为癫痫病位在脑,且中医学经络传递系统的作用失常与西医学中神经电传导机制异常相通,两者均为传递信息通路的异常而导致癫痫发作,而信息传递通路的影响因素,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经络中传递气血的不足,或病理产物留滞使经络阻滞不通,在西医学中则归属于双向神经递质的紊乱,这两种病因机制也同样相通相似,且这种相通性也得到了一些验证。

首先,这种中西相通的病理因素可从患者脑电图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联上得到验证。如吴犀翎等[12]观察发现难治性癫痫患者中医证候属实证者,其脑电图以快波、尖波、棘波为主,中医证候属虚证者,脑电图以慢波为主。现代医学认为尖波和棘波为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高所致,而中医实证证候为患者正气充、邪气盛。慢波为神经元代谢缓慢,神经纤维传导速度降低,而中医虚证证候为患者的正气耗损或伏邪内阻。

其次,针刺的作用机制研究也表明,通过刺激腧穴可作用于神经网络系统,以达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刘卫英等[13]通过对青霉素致痫模型大鼠进行穴位埋线,以观察穴位埋线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模后皮质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均有明显增加,穴位埋线能显著降低其含量,提高大脑皮质内GABA/Glu比值,即通过调节抑制性氨基酸与兴奋性氨基酸的比值,抑制异常兴奋的传导,从而发挥抗痫作用。还有基础研究表明,针刺能通过抑制神经元阵发性去极化过程以保护神经元[14-15]。

可见,针刺腧穴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在中医学角度来讲,是以调整经络的传递信息为基础,调节机体的五脏阴阳平衡,从西医学角度来讲,即为通过对神经电生理系统的调节达到治疗效果,两者具有相通性。

4 为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根据癫痫患者大脑病变部位的不同,在临床中主要分为额叶癫痫、顶叶癫痫、枕叶癫痫和颞叶癫痫。对于癫痫患者脑内局部病灶而言,从西医学角度来看是局部神经网络的紊乱,从中医学角度而言为经络的功能紊乱使神明失用。因此,可借鉴西医学中对于癫痫病灶的定位来为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4.1 与经络辨证相结合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均循行头面部,六阴经或直接上行头面,或通过其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后到达头面。根据病灶部位所属的经络循行区域,确定其相关经络,再由六经辨证选择针刺穴位及引经用药。如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分布于后脑部,下连于项,可与西医学癫痫分类中的枕叶癫痫相对应。因此,对于枕叶癫痫,临床针刺可加用后项、天柱、昆仑等穴,中药方剂可加用羌活、蔓荆子、川芎等太阳经引经药。其他经络与病灶部位的结合治疗亦由此推之。

临床已有此种针对病灶局部选取经脉穴位的实践,如聂卉等[16]根据患者脑电图异常放电区域局部选穴对50例患者进行头穴埋线,如额叶异常取神庭、头临泣、头维,顶叶异常取百会、前顶、后顶等,平均治疗5个月,总有效率达90%,43例患者脑电图转为正常或不同程度改善。

4.2 与头针治疗相结合 头针是针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治疗脑源性疾病为主的针刺疗法,其常用有焦氏头针和国际标准化头穴线等。癫痫的外科手术和神经调控疗法,如经颅磁刺激等治疗,均对局部致痫灶进行治疗[17-18],通过对局部神经的定向刺激以控制异常的神经放电或传导。选用病灶区在头皮的投射部位进行头针针刺,能直达病所,改善局部脑血流及物质代谢,且对大脑的异常放电起到双向调节作用[19]。如额叶癫痫可选取分布在额部的额中线进行针刺,顶叶癫痫可选取分布在顶部的顶中线等。

临床对此治疗理念的实践,如郑祖艳等[20]对42例癫痫患者使用头针治疗,总有效率达82%,半年后27例患者复查脑电图,其中有16例转为正常脑电图,9例脑电图无明显改变。且其认为有1/3的癫痫大发作异常脑电波是四神聪所在处,用四神聪治疗大发作疗效最佳。张艳等[21]根据患者脑电图检查引导头皮针定位联合体针靶向针刺治疗癫痫,根据患者脑电图记录到的异常放电区域确定致痫灶,取该区域上的头皮针刺激线进行针刺,并配合针刺致痫灶对侧肢体的内关、后溪、丰隆、照海、申脉及头顶部百会穴,研究结果表明,脑电图引导下的头体针配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发作间期脑电α1、α2及β2频段的绝对功率,且能降低θ和δ频段功率值。

5 小   结

癫痫发作机制的中、西医认识是相通、相似的。对于癫痫发病机制的探究是寻求更佳治疗方法的前提和基础,癫痫中西医发病机制间的融合互通,能为临床治疗癫痫提供中西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医治疗,不管是中药或针刺,均可从病灶部位与经络的结合来确定治则治法,通过调整经络的传递来调节整体脏腑功能,从而控制癫痫发作。


参考文献

[1]董笑克,李中浩,刘冲冲,等.基于肠道菌群研究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801-5803.

[2]中国抗癫痫协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2015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

[3]韩慧,王颖,李洪斌,等.中医药治疗癫痫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10):1807-1811.

[4] PICOT M C,BALDY-MOULINIER M,DAUR?魬S J P,et al. The prevalence of epilepsy and pharmacoresistant epilepsy in adults: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a Western European country[J].Epilepsia,2008,49(7):1230-1238.

[5]任恕,周宜开,林志红,等.中西医学融合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与技术[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1):42-43.

[6]熊敏,苏化庆,向明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0):24-27.

[7]邱文娟,胡小伟,张正春.癫痫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0):1920-1924.

[8] HANAK T J,LIBBEY J E,DOTY D J,et al. Positive modulation of mGluR5 attenuates seizures and reduces TNF-α+macrophages and microglia in the brain in a murine model of virus-induced temporal lobe epilepsy[J].Exp Neurol,2019,311:194-204.

[9]邬光福.熄风化痰法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经验总结[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10]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1]禤达科,张汉伟,张刚利.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1368-1370.

[12]吴犀翎,陈文强,黄小波,等.难治性癫痫中医虚实证候与脑电图及其与NGFs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7):1156-1158.

[13]刘卫英,邓元江,彭楚湘,等.穴位埋线对实验性癫痫大鼠大脑皮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医研究,2005,18(12):6-9.

[14]杨春晓,梁庆成,吴云,等.电针对急性癫痫诱发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6,50(2):99-102.

[15]孙宏,吴海琴,张桂莲,等.电针刺激癫痫大鼠“大椎”“百会”后对海马小胶质细胞及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0):3741-3743.

[16]聂卉,丁福荣,程卫平,等.头穴埋线治疗癫痫5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6,16(2):21-22.

[17] LIU S,YU T,GUAN Y,et al. Resective epilepsy surgery in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A nationwide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study from China[J].Brain,2020,143(2):570-581.

[18] ENGLOT D J. A modern epilepsy surgery treatment algorithm:Incorporating tradition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J].Epilepsy Behav,2018,80:68-74.

[19]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张晓英,景福权,等.头针配合康复治疗小儿癫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0):1199-1202.

[20]郑祖艳,贺鑫.头穴电针治疗癫痫4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0,17(1):53-54.

[21]张艳,柯玲玲,刘国成,等.脑电图引导下针刺治疗癫痫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0):1190-1195.

(收稿日期:2020-09-25 编辑:罗英姣)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