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品读

刘月恒《生草药性方谱》对湖湘中医文化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1-10-14点击量:740

引用:葛晓舒,张毅,魏一苇,谭玉美.刘月恒《生草药性方谱》对湖湘中医文化的贡献[J].中医药导报,2021,27(4):216-218.


《生草药性方谱》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库的馆藏古籍孤本,属于清末医书抄本,共10卷,存世极少。此书为清末长沙人刘月恒编纂,是生草药行的内部参考药典,以抄本形式流传,且严禁传给生草药行之外的人,因此国内此抄本很罕见,目前未见正式出版著作。这部书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作为民间收录的古籍版本保存,了解与研究此书者很少。曾勇在主编“湖湘文库”系列的《湖南中医源流》一书时,仅录入此书的书名和作者,指出:“该书未见,载《湖南著者及其著述简表》”[1]。

在本课题组进行“湖湘中医古籍数字化保存与挖掘研究”时将此书纳入保护系列,原书无句读,经课题组全文点校后录入“湖湘中医古籍文库”中(校网,http://hxgj.hnucm.edu.cn)。希望更多学者能利用此数字资源进行研究。此书对湖湘医药文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医德文化价值、本草学价值、方剂学价值、民俗学价值、校勘学价值等方面。

1 刘月恒编纂《生草药性方谱》缘由

按书中第一卷开首标注,此书为“善邑刘广善堂字月恒纂述”[2],“善邑”为清末长沙地区古称。湖南长沙、浏阳等地的刘氏家族多以“某某堂”等堂号作为族系分支的标志。刘月恒是刘氏家族广善堂一脉族人,本非医学世家,幼年间秉承家传,学习拳棍等武术。清末湖湘民间亦盛行尚武之风,且习武之人多兼通跌打损伤等医药之法。刘月恒习武之余,兼学药十余载,成年后从军,进入鲍爵帅营,曾中五品军功。退伍后刘月恒和兄弟一起学习挪接外科,采药治病。后来族中晚辈迎刘月恒至浏邑坪乡(今浏阳地区)行医。偶遇当地名医道长徐东美,便拜师学习内外科、眼喉科、小儿科等。刘月恒在浏阳东长街开设了生草药店,别无二家。经营药材并非锉、碾、蒸晒、水飞等复杂炮制后的熟药,而是简单晾晒后的生鲜草药,时称“生草药材”。他感慨《神农本草经》等传统药典记载的都是炮制后的熟药药性,历代皆无生草药典,为了统一生用草药的使用规范,将生草与熟药区别开来,因此协同本行人撰写了生草药谱,以存济世之心,免得用药不当误人性命。他以六旬高龄,积数十年生平所学,在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年完成了39万多字的《生草药性方谱》一书,详述各种药物药性和诸病效验方,因此本书并不局限于生用草药,也可作为常见药物药典和有效验方书使用。

2 《生草药性方谱》的医德文化价值

2.1 济世救人是医德修养的前提 此书开首刘月恒就以医为济世之道来谆谆教诲:“天有好生之德,我们理当谨慎修持,治人之疾病,审察明白”[2];“专习草药救世之良方,采拣药材不误,治病有准,即小单方能治大病,可算济世之道矣”[2]。几十年行医卖药的经验使刘月恒深深认识到行医最忌的是贪婪之心,医生时刻不能泯灭悲悯行善之心。“此业也能生人,能杀人,况医司命,故君子不可不慎也。必须先去贪嗔之心,次敦真实之,富不过求,极贫不取,稍有之余赀,再助柴米之费,免其口给之忧,所谓作善降祥。”[2]

2.2 谨明医理是医德修养的基础 “此书专习药性诊治,药有君臣佐使,操练研究君臣佐使,譬如国家,君臣不明,天下人民大乱不安,治病亦然。风寒虚实不明,轻加重,重加沉,岂不误人之性命?难道把人家之性命当作戏耍而已?”[2]刘月恒学医精专,得名师指点,对医理药理极为熟悉。《生草药性方谱·卷一》将基本医药理论精炼选编,以教育生草行业经营者,他筛选了《医学实在易》《幼幼集成》《汤头歌诀》等医书的部分精华内容,论述了四诊规范、治法大要。特别是他注重药物归经,因而重视经络学说,将十二经脉歌、奇经八脉歌诀亲自进行了注解,并绘制了生动的经络穴位图谱。对生草药性和方剂的整理,他参考了清代张璐《本经逢源》和清末湖南作家鲍相璈的《验方新编》,但于药性和验方加入了大量自己的经验。因此此书作为研究湖湘古代民间医学的一部大作,价值很高。作为生草行会会长,其认真严谨的行医态度堪称行业楷模。

2.3 诚信为本是医德修养的保证 刘月恒作为浏阳生草行会的会长,极为重视行业的诚信之风,反复告诫同行谨慎收拾药材,严禁买卖假药。“维我行生药店,务须研究药名、药性、药味、认定不讹,方能救人。切勿发售假药。”[2]“收拾药草,要拣新鲜透亮,向日晒干透心,能打把切片,切莫糊纷,收拾检点,勿令霉污朽烂。药无性味,自己治病,难以收效,别人买去,一损其德,二难卖钱,三卖滥名声,生意不能畅旺,何以持家?”[2]

2.4 “十三不可学”是行医素养的入门规范 刘月恒总结医生要有“十全三德”,是强调医术与医德兼备,并以“十三不可学”诫勉同行,强调行医要有极高的素养,残忍、鲁莽、吝啬、贪婪等人格都不宜从医。“盖医者,有十三不可学之弊:一残忍之人必不恻怛,二驰鹜之人必无静气,三下愚之人必无慧思,四卤(鲁)莽之人必不思索,五犹豫之人必无定见,六固执之人必少融通,七轻浮之人必多忽略,八急遽之人必图速效,九怠缓之人必不振作,十宿怨之人藉此报复,十一自是之人必以非为是,十二悭吝之人以此居奇,十三贪婪之人只图网利,有此十三等弊,医断断不可学也。”[2]刘月恒这些多年行医的经验心得,随着《生草药性方谱》的抄传,起到了规范药行收徒传承风气的良好效应。

3 《生草药性方谱》的湖湘本草学价值

《生草药性方谱》10卷共计39万多字,卷一到卷四为药物药性部分,卷五到卷十为诸病验方部分。药性部分基本参考清代张璐《本经逢源》,诸病验方部分参考清代长沙人鲍相璈的《验方新编》。但刘月恒编纂《生草药性方谱》加入了许多自己的经验认知,如卷三的蔓草部就收录了大量湖湘草药。

3.1 湖湘特色草药的整理与药性规范 《生草药性方谱》对药物性味归经的整理多参考《本经逢源》,分类总体上与张璐同,分水、火、土、石、虫、龙蛇、鱼、介、人、果、菜、果、木部等,分类顺序与张书不尽相同。刘月恒在药物部分的卷三重点突出了湖湘本土的生草药材,归类为“蔓草部”加以汇总,不同于张璐细分山草、芳草、隰草、毒草等。蔓草类药物多为湖湘本地草药,药名不见于历代药典,如路边荆、山薄荷、八里麻、田皂桔、见风消、踏地消等。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的湖南地方草药志中可见到这些本地草药记载。难得的是刘月恒把这些地域草药的药性、归经也详加记载,如湖南常见的“刀豆壳”的药性是“走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治腰痛,脚无力虚弱者,取味甘补虚,腰无力者加山薄荷,去风散寒,以天荞行血气,煮猪腈肉润补,阴虚脾气弱、爱睡之人,加红枣炆黑鸡子,多剂痊矣”[2]。因此本书是整理湖南地方草药的宝贵资料。

3.2 保存刘月恒几十年用药心得 课题组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经逢源》为参校本[3],对比后发现刘月恒在《生草药性方谱》中许多药物的性味记载参照张璐原书,但后面加入了自己的一些认知和体会。如卷一“石龙子”条文下,刘月恒强调“按蜥蜴即是石龙子,今房术药中用之,以其兴助发阳,而无止涩之患也”[2]。卷一“翻白草”后刘月恒说明,“翻白草根即百节莲,再曰三八草,甘微苦平,无毒。走足太阴脾手太阳小肠,补脾益气养精”[2]。“芡实(鸡头莲)”后注明“刘月恒所用鸡头莲,全者煎水,麻油红者,散血风之要药。胎衣不下,用叶扯作四五块,煎水服之,即下神妙。可取叶有刺红者,散血风之要药。胎衣因久不下,血贯入胞,服此为妙”[2]。刘月恒根据自己用药经验,补充了芡实健脾胃之外还有散血风的作用。

4 《生草药性方谱》的方剂学价值

4.1 对民间单验方的汇集与检验总结 本书许多方药经过了刘月恒的试用和检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卷三中散结止痛可以治疗瘰疬的小凤尾(即石长生,又名苞尾草),他强调“此药味平淡,并不苦寒伤胃,真实神授,恒试验,药虽贱余功红,仙方也”[2]。紫竹根(即黑竹根)是湖南民间治疗狂犬病要药,刘月恒说:“恒试验,若发,速灌,一日二剂。将发救活不误”[2]。对于一些草药的具体产地也有详细记载,如卷三祛风消湿、化痰改毒的土血鱼,就强调“产浏阳百善仓等处”[2]。破石珠“产浏阳永洲石山中间”[2]。

4.2 保存生草民间药膳食疗法及用药禁忌 刘月恒保留了草药食疗的习俗,多为煮食猪瘦肉或青壳鸭蛋、黑鸡蛋,加入甜酒同煮等。如卷一“梅”的药性后,刘月恒注明“梅茸治眉骨风,煮猪精肉或根”[2]。散寒祛湿的隔山香,治病不同食疗法亦不同,“腰痛,通经过气,牙齿肿胀作痛肿煮青壳鸭子,不肿者煮猪腈肉。无名肿毒嚼传为妙。头痛煮黑鸡蛋服”[2]。大枣“根煮猪精肉治牙齿虚热作痛”[2]。在“蒲桃”后注明“野(生)即猪㜑藤,可代治偏头哮吼,俱煮精肉”[2]。“菱角”的功用刘月恒加上一句自己食疗体会,“恒治白浊用肉煮猪精肉服”[2]。“洋三七”后说“有一妇人经闭、干血痨,五心烦热不愈,用此草抖汁冲甜酒数次即痊”。药物禁忌方面,刘月恒在“长生果(落花生)”后注明“生食润肺止咳,泻大肠经,故多食肚泻”[2]。

4.3 保留针对湖湘常见病的特色草药验方 治吐血,刘月恒就补充记载了“荠菜三斤(俗名地菜),连根带叶煮鸡蛋三四十个,七昼夜不断食,随时取食,即愈,极效方也”[2]。治脚趾烂方,“马齿苋捣汁,和青黛调擦,即好”[2]。大便下血可食用辣椒条文后,刘月恒指出:“人多以辣椒性热,岂知此物能去火、肠之热,故奏功如神也”[2]。这些都是湖湘民间单验方,体现了刘月恒作为民间医生严谨务实、用心搜方的态度。

5 《生草药性方谱》的湖湘民俗研究价值

在湖湘医学文化的研究中,古代医药民俗一直成果较少。《生草药性方谱》保留了大量清末湖湘中医药民俗的生动内容。

5.1 保存药王孙思邈的传说故事与药王祭祀礼俗 湖湘民间药材行有敬祀药王孙思邈的习俗,湖南省生熟药材两行都要到浏阳药王大庙定时拜祭,已经享祀数百年,药王庙所在街道称药王街。后生草药行将孙真人像搬至螃蟹井立庙祭祀。《生草药性方谱》记载了孙思邈生平故事,充满民间故事神异色彩,讲述孙思邈生于唐朝湖南浏邑北乡朱溪村,21岁中进士,专习医道,身居太医院大学士,后辞官隐居湖南,建洗药庵修炼道术,旁有炼丹井,还有孙思邈为变身人形的龙虎治病故事。刘月恒还详细记载了洗药庵药王祭祀典礼的礼仪,如主持人颂词,拜祭程序等,如今成为难得的湖湘民俗医学文化材料。

5.2 保存民间针药咒符的资料 湖湘民间治病一向有祝由术的遗存,如骨伤科的“化水”法等。刘月恒在《生草药性方谱》卷一记录了大量民间疗法的咒语,如药王仙师神水咒、护身咒、走难家玄黄咒、炼针咒等,还有掺杂道教文化的符箓,如炼灵丹药水符,扁鹊先师治病符等(皆有配图)。

5.3 保存清末民国生草药材行会管理规章 《生草药性方谱》有规范生草药行的作用,因此卷一刘月恒收录了生草药行管理的24条条例,要求行内人熟悉本行规章,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孙思邈寿诞日举行总经管换届选举,确立3年一换轮值制度。总经管下设举总管、举长,负责具体事务,管理契约行规簿册,往来账目。对入会程序、药性学习规范、卖假药的惩罚措施、开店选址规定都有详细记载,特别对零售摆摊的卖药人严格规定,入会学习后方可执业,杜绝乱用药材害人现象的发生。书中也提到如果将《生草药性方谱》抄传给外人的话,会罚钱10串文,守秘勿泄的原因是为维护行业稳定,“恐熟药店将生药滥卖,夺我行之利”[2]。

5.4 记载湖湘生草药行凉茶风俗及其配方 湖湘生草行为了招揽顾客,有暑热天时摆卖凉茶的习惯,刘月恒的书中对凉茶配置有严格规范,反复强调“以重卫生配药、煎茶,切勿杂乱,免致发生别病”[2]。刘月恒记录了凉茶配方为黄荆枝、鱼腥草、田菊花、白花茵陈、车前草、路边荆、海金沙、青蒿、橘皮等18味,总以清暑益气、止渴生津、利便通淋为效。此方有极大的开发推广价值,因湖湘地区夏季炎热,居民多发湿热结石类疾病,此凉茶配方不仅清热解暑,更注重利尿通淋,清利肝胆,因此值得现代人研发。

6 《生草药性方谱》的校勘学价值

此书主要参考的药学、方剂学著作是《本经逢源》和《验方新编》,其校勘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该书可以作为参照本校对《验方新编》。《验方新编》是清代另一善化(长沙)人鲍相璈20年心血之作,记录了民间流行的奇方、验方、偏方。刊刻于道光二十六年,因受欢迎,先后重刻,有十几个版本,各版本内容互有增减。课题组以我校潘远根教授点校整理的《验方新编》为参照本[4],对照《生草药性方谱》核对相关文字,发现刘月恒书中多出103 712字,为此版《验方新编》所无,说明此书有校勘《验方新编》传世版本的重要价值。

7 结   语

《生草药性方谱》在湖湘中医文化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目前研究该书的唯一一篇论文是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专业毕业的张璐砾博士,她在参与本课题组指导专家易法银的“湖南民间单验方收集整理与研究”课题时,对此书的验方进行了摘选整理,向世人简介了此书[5]。总之,《生草药性方谱》抄本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在湖湘本土草药药性研究、药理研究、湖湘常见病验方的配伍特色等方面都有新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曾勇.湖南中医源流[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42.

[2]刘月恒.生草药性方谱[M].抄本.长沙,民国11年(1922年).

[3]张民庆,王兴华,刘华东.张璐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

[4]鲍相璈.验方新编[M].潘远根,旷惠桃,点校.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

[5]张璐砾.刘月恒与《生草药性方谱》[J].中华医史杂志,2010,40(5):292-294,322.

(收稿日期:2020-09-24 编辑:刘国华)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