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品读

《千金方》养胎防病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点击量:2449

引用:胡峥,尹建平.《千金方》养胎防病思想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9,25(15):13-15.

唐代“药王”孙思邈(581—682年)医学成就卓越,所著《千金方》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1]。孙思邈破前人著书之惯例,“先妇人而后婴孺”,置于临床各科之首,可见极其重视孕妇。现如今治未病领域范围日益广泛,孕妇作为特殊人群之一,浅析汉唐时期孙思邈养胎安胎防病的特色,对于治未病的相关领域研究也较为重要。通过对《千金方》卷二养胎的梳理探讨,其养胎防病思想学术特点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 外象内感,重视胎教

胎教思想包含于治未病思想之中,属于防病于未然的范畴[2]。周文王胎教法见于孙思邈《千金方》,强调要特别重视孕期前3个月的教育。孕期前3个月,孕妇的言行举止对胎儿有耳濡目染的作用,能在无形中感化胎儿,孙思邈提到“受胎三月,逐物变化,禀质未定”[3],这种万物相感,外象内感[4]的象形思维是中医思维的精华之一。《诸病源候论》载:“至于三月,名曰始胎,血脉不流,象形而变,未有定仪,见物而化。”[5]所以在前3个月,对作为连接天地与胎儿的母体所处环境,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汉唐时期多以儒家文化为正统,教育也以儒家正人君子为榜样,胎教法引领孕妇无倾视,无邪听,“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欲得见贤人君子、盛德大师”,使孕妇“观礼乐、钟鼓、俎豆,军旅陈设,焚烧名香;口诵诗书,古今箴诫”,以孕妇所见所感所思为象,希望胎儿象形而变,见物而化,所形成的胎儿个体有着孕妇所感所思的痕迹。在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上,要求“居处简静,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保持宁静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孕妇情志的安定,培养孕妇丰富的兴趣爱好,接受文学、礼仪、艺术的熏陶[6],使之端正庄严,清静和一,通过诸多条件,达到“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惠,无疾”的目的。此周文王胎教法实乃胎教法的鼻祖。

2 饮食居处,皆有禁忌

胎儿在母体之中,脏腑气血未发育完全,几乎完全依赖母体对外吸收能量,故而母体外界饮食、居处对胎儿都有莫大的影响,妊娠期宜服食物多为甘平清淡、滋养气血之品,妊娠所忌食物多可损及母体、有碍胎孕[7]。注重饮食禁忌,对预防相关疾病的出现尤为重要。《千金方》曰:“儿在胎,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腑脏骨节皆未成足,故自初讫于将产,饮食居处皆有禁忌。”孙思邈在食物上,要求孕妇忌食羊肝、山羊肉、驴马肉、骡肉、兔肉、犬肉、鸡子及干鲤鱼、鸡肉、糯米、椹并鸭子、雀肉并豆酱、雀肉、酒、鳖、冰浆等[8]。饮食禁忌以动物肉类为多,如羊、驴、马、兔、犬等,食后孕妇出现难产的概率增大,幼儿也多带有相关动物的一些特征疾病,如“妊娠食兔肉、犬肉,令子无音声及缺唇”。谷类中,忌糯米、豆酱、酒,此类食物易生湿化热,于胎儿不利。冰浆等冰冷之物易伤阳耗气,破坏胎儿生存环境,如“妊娠食冰浆,绝胎”。《金匮要略》提到,“梨不可多食,令人寒中,金疮,产妇亦不宜食”,“妊娠妇人食姜,令子余指”。此外,孕妇应尽量避免去户外一些偏僻之地,《千金方》载:“勿向非常之地大小便,必半产杀人”。可见饮食调养、起居调摄对以防治妇人妊娠病的重要性[9],也是未雨绸缪的“治未病”思想在妊娠疾病的具体运用。

3 顺应天时,逐月养胎

根据胎儿的生理特点,将胎儿孕育总结出“一月始胎,二月始育,三月始胞,四月体形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骨,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明确提出在不同孕育时期按一定要求调服安胎方[10],顺应天时,逐月的有特色针对性的日常调摄,补养孕妇与胎儿。妊娠各月皆以当月主养之脉为养护重点,并在治病保胎的食物及针灸禁忌上给出了建议[11]。食物上,顺应经络之所养,有选择性的使用食物,补其经脉,以富于营养之物补益孕妇气血,以壮胎元。“一月宜食大麦,毋食腥辛;二月无食腥臊,居必静处;三月宜食鲤鱼,无食姜兔;四月食宜水稻,羹宜鱼雁;五月食宜稻麦,羹宜牛羊,和以茱萸,调以五味;六月宜食鸷鸟猛兽之肉;七月宜食稻粳,以密腠理;八月和心静息;九月饮醴食甘。”临床上,妊娠早孕多有厌食呕吐等症状,酸能开胃,大麦亦能和胃消积,有助于进食,腥辛之物则易使燥热内生[12],由此可见逐月养胎的现实价值,对现代孕妇的饮食起居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千金方》提到:“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二月足少阳脉养,三月手心主脉养,四月手少阳脉养,五月足太阴脉养,六月足阳明脉养,七月手太阴脉养,八月手阳明脉养,九月足少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根据胎儿生长规律,每月勿针灸当月所主之经脉,不损经脉之气血。

4 药疗为重,安胎有法

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腰痛、腹满、心烦、呕吐、下坠感等危及胎儿的症状,根据症状、胎儿月份的不同,皆有法所依,多以药性平和的药物治疗相关症状。药疗方药取自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分预安胎和曾伤胎两种情况的不同,予以不同的方药。其中预安胎方实则是未病先防,曾伤胎方是既病防变。

其方药特点有三:其一,预安胎方9首均以乌雌鸡、黄雌鸡或乌雄鸡煮汁后,用鸡汁纳药,乌雌鸡有补虚止痛、益气养血的功效。《千金方》载:“乌雌鸡,补中止痛,止泻,利遗溺”,“黄雌鸡,主伤中消渴,泄利,补益五脏,续绝伤,疗劳益气,添精补髓”。《大观本草》载:“乌雌鸡,主中恶腹痛,安心定志,治血邪,补产后虚羸,益色助气”,“乌雄鸡,补虚羸,安胎,补中止痛,除心腹恶气”[13]。由此可见黄雌鸡补益五脏、填精补髓,乌雄鸡有补虚安胎,补中止痛的功效。此方法疑为后世民间广为流传的以乌鸡汤为孕妇进补的思想源头。其二,安胎用药原则以健脾益气,滋阴养血为主,《千金方·卷二·养胎第三》预安胎方和曾伤胎方各9首,共18首方,所用药物共49种,其中用药不低于9次、频率不低于50%的药物有9种,分别是人参、白术、甘草、大枣、白芍、麦冬、阿胶、当归、生姜。上述药物出现频率高,人参、白术、甘草为健脾益气药物,大枣、白芍、麦冬、阿胶、当归为滋阴养血药物。其三,在具体不同主症的治疗上,妊娠呕吐严重者又称妊娠恶阻,乃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千金方》常选用麦冬、人参、当归、生姜等药,如“……心下愠愠欲呕……菊花汤方:……麦冬、人参、当归、生姜”,“……心乱呕吐……阿胶汤方:……麦冬、人参、生姜、当归”。《千金方·本草》载:“麦冬,主伤中,止呕吐”,“当归,主上气温中”,“生姜,止呕吐”,“人参,疗吐逆,调中”。可见运用上述和胃下气,降逆止呕之药可明显缓解呕吐症状。妊娠腰痛时选取人参、阿胶,“……举重腰痛……乌雌鸡汤:……人参、阿胶”,“……腰背强痛……艾叶汤:……人参、阿胶”。《诸病源候论》云:“肾主腰脚,因经虚,风冷客之则腰痛,妇人以肾系胞,腰痛甚则堕胎”,妊娠腰痛病机关键在于肾经气血亏虚,外邪才得以趁虚而入,故以人参、阿胶补气养血,补虚止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心烦惊恐多取用人参、麦冬、甘草,《千金方·本草》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表明人参安神定悸的功效突出,麦冬、甘草则有滋阴生津、止渴润燥之效,“麦冬,主口燥干渴,强阴益精”,“甘草,止渴,利血气”,人参、麦冬、甘草相互配伍,共收滋阴安神、除烦定惊之效。妊娠呕吐、妊娠腰痛是孕期常见症状[14],研究千金方在妊娠具体不同主症的治疗用药,对现代临床孕期常见症状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5 丸散膏方,临月易产

古代将临产作为最神圣的事来看待,对将要生产的孕妇极为看重,预防难产至关重要[15]。孙思邈为避免临月难产的情况,著有养胎易生,治产难胞不出共5首方,配制有丸、散、膏等,可用于急诊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以《千金方》中的丹参膏、令易产方为例,“养胎,临月服,令滑易产,丹参膏方:丹参、川芎、当归、蜀椒,上四味……以清酒浸湿一宿,煎猪膏四升,微火熬令色赤如血,膏成,取如枣许,纳酒中服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可减少患者及新生儿的不良反应[16],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显著减轻分娩疼痛[17],川芎嗪有一定镇静镇痛作用[18],猪脂具有利肠滑产的作用[19],从上述可见,丹参膏除蜀椒外的主要组成药物均有改善分娩条件,达到帮助分娩的作用,丹参膏的研究对临床难产的分娩也有一定的干预治疗及指导作用。“滑胎,令易产方:车前子、阿胶、滑石,上三味……治下筛,饮酒服方寸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车前子有促进伤口愈合、护肝的作用[20],阿胶含18种氨基酸有抗贫血、生血、止血作用[21],由上可知,令易产方对难产孕妇的止血补血有较大作用,对临月难产的临床研究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过内服配制好的方药,可以避免剖宫产后的机械损伤及术后疼痛[22],令子易生,无难产之患,且不损母体,使孕妇分娩之后无产后疾患。众所周知,“败血上冲,冲心、冲胃、冲肺”的产后三冲,“产后呕吐、盗汗、泄泻”的产后三急,“产后病痉、病郁冒、大便难”的产后三病,是临床上产后的常见病和危重症,分娩是对孕妇身体的一种重塑,且产后疾病对妇女身体损伤尤大,其特点是痊愈困难,易留病根,孙思邈所著方药,实则是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上工治未病”思想体现。孙思邈在预防及治疗难产时重视酒的运用,其中丹参膏、令易产方、大黄丸等方均以酒送服,达妊娠养胎易产之效。《千金方》云:“酒,味甘、辛,主行药势”,说明酒有助行药势的作用,陈藏器云:“酒,去恶气,通血脉,厚肠胃”,表明酒有厚肠胃、通血脉的作用,保持脾胃中焦气机枢纽正常、血脉通利,也是顺利分娩胎儿的重要条件。

6 结   语

综上所述,孙思邈对养胎防病的认识有着独到的见解,从胎儿形成、外象内感的象形思维,到严守饮食居处禁忌、逐月养胎,遵守胎儿生长规律,再到药物安胎、临产服药,保证顺利分娩胎儿等各方面来阐述对养胎防病的见解。胎教、饮食、逐月养胎、药物安胎、临产服药等一脉相承,处处体现着未病先防、欲病救萌的治未病思想,这为后世医家论治养胎防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高明月,崔蒙.《千金方》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4):58-63.

[2]杜鹃.“治未病”之胎孕保健[C]//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暨2008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论文集,2008:165-168.

[3]王焘.外台秘要方[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5.

[4]邱小冬.中医胎教思想及应用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5]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

[6]许瑛,葛莉.逐月养胎法在产前保健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3):68-69.

[7]郭红娟.妊娠期食疗保健的中医文献研究[D].杨州:扬州大学,2011.

[8]胡彩萍.论养胎与安胎的食药宜忌[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9]王玲玲.宋代妇产科疾病“治未病”思想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

[10]窦宁,尤昭玲.浅析《陈素庵妇科补解》中按月养胎法[J].中医药导报,2008,14(11):21,24.

[11]寇任重,徐天成,张建斌,等.论分经养胎理论及其运用[J].中医杂志,2016,57(21):1810-1814.

[12]邓蒂斯,李宛静,雒芙蓉,等.徐之才《逐月养胎方》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8):72-74.

[13]唐慎微.大观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14]谢丽,寇学丽.孕期常见症状指导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87.

[15]邓月娥,严世芸.《千金方》胎产病中的“治未病”特色[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4):29-31.

[16]谢志红,李文峰,罗骏,等.丹参注射液调节脂联素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药品评价,2016,13(23):26-27,45.

[17]张小琦.复方当归穴位注射减轻分娩疼痛的临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学院,2009.

[18]张翠英,章洪,戚琼华.川芎的有效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264-2266.

[19]杨晨雪,胡国华.妇科膏方发展简史[J].江苏中医药,2012,44(6):65-66.

[20]王芳,王敏.车前子的新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9):3562-3564.

[21]陈慧慧,冯明建,朱海芳,等.阿胶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评价,2014,31(1):23-26.

[22]朱岩.剖宫产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术后镇痛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3,35(24):3818-3819.

(收稿日期:2018-08-21 编辑:刘国华)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