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品读

李中梓治未病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1-06-23点击量:2378

引用:彭玉莹,李小丽,田宁.李中梓治未病思想探析[J].中医药导报,2019,25(11):13-15.

李中梓(公元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江苏云间南汇人,为明末清初温补学派代表医家,学术成就卓著,著述颇丰,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诊家正眼》《删补颐生微论》等,有重脾肾、调脾胃、调水火阴阳、三因制宜、重养生及医德医风等学术特色,被后世称为“士材学派”。李士材兼各家所长而不偏执,立论平正,重视“治未病”理念,对后世中医理论发展与实践有深远影响,对今人践行现代医学健康管理有现实意义。

1 “治未病”思想内涵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精髓及中医预防医学的集中体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灵枢·逆顺肥瘦》载:“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意即治病应从疾病未发生、刚萌芽、邪气未盛时开始。《素问·热论篇》云:“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又提出在疾病恢复期可通过调理饮食以防复发。可知,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欲病、已病及病后4个阶段的治疗,即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尤其注重未病先防。此思想十分契合现代预防医学理念及当今“以预防为主、防治重心前移”的社会医学模式,具有先进性及科学性。

2 李中梓“治未病”思想特点

李士材极为推崇《黄帝内经》,临证数十载,主张“居恒无病之时,便当早为之”,论著中蕴藏丰富的“治未病”思想。且其一生对儒、释、道均有涉猎,又精于老庄之学,未病先防有着鲜明的道家养生、释家调心特色;对欲病、已病、病后状态的调养亦独具匠心,值得进一步挖堀。

2.1  未病先防,始于养生

2.1.1 节劳养精 李士材在《医宗必读》曰:“五脏皆有精,精者人之本也。”指出人身之精分藏于五脏之中,在肝为血,在心为脉,在脾为营,在肺为气,在肾为精,是维持五脏及人体功能活动的基础。精充足,则百疾不生,精不足者,则百证峰起。故李士材认为人身之养生,以养精为要,精气宜封藏,不宜妄泄,提出节劳养精的养生理念[1]。节劳包括节制房劳、目劳、耳劳、心劳和体劳。《删补颐生微论·先天根本论第三》云:“男女交接必扰其肾,外虽不漏,精已离宫”,“心劳于思,精以思耗;目劳于视,精以视耗;耳劳于听,精以听耗;体劳于力,精以力耗,随事而节之,则精与日积矣”。指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过度运用,皆会损耗先后天精气。过度房劳损耗先天肾精,思虑过度、体力过劳以及情志过激、饮酒过度会耗损后天精气。因为“精志过激者,精以相火妄动而耗;过饮酒者,则精随血动而薄”。因此,李士材提出“贵寡欲、贵节劳、贵息怒、宜戒酒、淡食五谷”的5种养精方法[1]。通过少思寡欲、节制劳欲、调畅情志、戒酒、食用恬淡之味,尤其推荐服用芡实类味甘淡、药食两用的五谷,以蓄养脾肾精气。

2.1.2 饮食养胃 李士材认为:“人之有脾胃,犹兵家之有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脾胃一败,百病难施。”[2]说明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如同运送军粮通道,如果脾胃功能受损,元气必耗伤,药石治疗亦难以奏效。故李士材在养生过程中极为重视脾胃功能,主张饮食养胃,并从食物的性质、进食的过程、食后的活动等角度,提醒世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删补颐生微论·后天根本论第四》云:“饮食到胃,俱以温和为妙。不问冷物热物,但细嚼缓咽,自然温矣……食饱之后,解带摸腹,伸腰徐行,作喷以通其秘,用呵以去其滞,令饮食下行,方可就坐。”[2]即食物宜温和,不宜过冷过热以免伤胃;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防呛咳;进食后不宜马上坐卧,而应按摩腹部,缓慢步行,去除积滞,令食物下行后才坐卧,以免引发中满、痔疮等。李中梓还提出调理脾虚六法[1]:“宁少毋食多,宁饥毋食饱,宁迟毋食速,宁热毋食冷,宁零毋食顿,宁软毋食硬。”指出对于脾胃功能稍弱的人群,尤其老幼体弱或病后脾虚者进食宜少、宜慢、宜热、宜软,勿暴食、饱食以加重脾胃负担。其饮食养胃之法具有实用性及先进性,对现代饮食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1.3 起居调摄 《内经知要·道生》曰:“四时者,阴阳之行也;不知奉若天时,非尊生之典也。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根者,人本于天,天本于道,道本自然,此皆治未病之方,养生者所切亟也。”意思是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而养生防病。故李士材养生注重起居调摄,推荐四时调摄法[3]。在起居方面,春季宜早睡早起,不骤然除去冬衣,不当风而吹,不露宿潮湿之地,宜穿暖衣,适当运动微微出汗,以免受风寒而泄泻。夏季宜晚睡早起,不贪风贪凉,不大渴引饮,不赤足行走,以免招寒湿之气,宜腹部保暖,常烧苍术、艾草以燥湿,常擦涌泉以祛湿。秋季当早睡早起,勿受露重之凉,宜心情调畅,保养筋骨。冬季当早睡晚起,勿劳累过度,勿背部受寒,不宜多汗,宜常泡脚,足部保暖。此外,李士材总结前贤经验,还提供了15种日常养生方法[1]:“发宜多梳,面宜多擦,胸宜常护,目宜常运,耳宜常凝,口宜常闭,齿宜常叩,气宜常提,津宜常咽,浊宜常呼,背宜常暖,腹宜常摩,囊宜常裹,肢节宜常摇动,皮肤宜常干沐”。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进行调养,以达到未病先防,却病延年的效果。

2.1.4 运气调心 《内经知要·道生》载:“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者可以长生。气有先天后天之别,后天者,呼吸往来之气也。”说明神气乃生命之根蒂,养生者,不可不养神气。李士材极为重视养神气,汲取道家“虚静”的思想精华,主张通过运气调心而养生。李士材强调养神者需“调心”,谨守道家“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提倡恬淡虚无,少思寡欲,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淡泊名利声色,对烦恼淡然处之。养气则主张通过导引气功而达到“运气调息”的效果,推崇世人练习“十六字诀”“六字诀”等养生功法[1]。十六字诀即“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最早载于明朝冷谦的《修龄要指》,是中国道家内丹学基本功法,也是较为简便的调息功法。用舌环搅上下腭后,舌抵上腭,待口中津液生成后,连声咽下津液;随即用鼻吸清气一口,意想送到腹部丹田中,而后意守丹田,为一吸。随即轻轻提肛像忍大便样,用意念使吸入之气归脐,(呼气)经脊背、肾门直至后顶至枕关透入脑海[2]。六字诀即“呵、呼、呬、嘘、嘻、吹”,是以练呼气为主的呼吸吐纳功法,六字分别对应不同的脏器,通过口呼配合默念嘘、呵、呬、吹、嘻字音,念呼字治脾,呬字治肺,嘘字治肝,嘻字治胆,吹字治肾。李士材认为周而复始练习上述功法,可调节脏腑阴阳,久之便能精神强旺,百病不生。现代研究表明[3-4],长期锻练“十六字诀”可降低机体的应急反应,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降低血压的应急反应,有助于血压的调控。坚持练习“六字诀”功法不仅能改善机体亚健康状态,还可有效锻炼呼吸器官,促进机体代谢,提高肺功能。

2.2 欲病已病,重调体质 李士材在《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言:“人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境地有贵贱,风气有柔强,天时有寒热,昼夜有重轻,气色有吉凶,声音有高下,受病有久新,运气有太过不及。”说明各人体质、性格、筋骨、年龄、饮食、心境不同,患病亦有浅深之别,故李士材临证强调因人制宜,尤其注重体质调理[5]。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体质不同,疾病的性质、身体对药物敏感程度以及适宜服用的药物亦不相同。结合体质的类型对疾病及早干预,遣方用药时充分考虑体质的影响,可达到欲病救萌、既病防变之效。如《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所言:“五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胜,阳脏者宜凉,阴脏者宜热,耐毒者缓剂无功,不耐毒者峻剂有害,此脏气之不同也。”对于阳气旺体质的人宜服性味偏凉之药,阴气盛的体质宜服性味偏温之药;对于能耐受药物偏性的人,用性味缓和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大,对于不能耐受药物偏性的人,用性味猛烈的药物治疗就容易损伤正气。此外,李士材强调:“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此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认为人所处的地位、环境、饮食习惯、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患病趋向亦有不同,“富贵者多劳心,贫贱者多劳力”,提出“劳心者宜补,劳力者宜攻”的治疗原则[1]。

2.3 病后调养,甘温调中 李士材对疾病后期、病后康复期总以调养为原则,重在甘温调中。《删补颐生微论·明治论》有云:“三法者,初中末也。一曰初法……三曰末法,当用宽缓,药性平善,广服无毒,取其安中补益,缘病久邪去,正气日微也。”指出病后恢复期,此时病久邪气已去,正气虚弱,当用药性平和之品,治疗以和中益气为主。如积聚多起病缓慢,病程久,逐渐发展成有形之积。李士材则遵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提出分期治疗积聚,主张末期邪气侵凌,正气消弱,以补益为主。并认为去积及半时,应纯以甘温调养,使脾气健运,则余积不攻自走。医案中记载久患痞积者、久痢者或用参、附大温大补而愈,或调理以参、芪、香、砂以甘温调中,补脾益气[5]。

3 结   语

李中梓的“治未病”思想内涵丰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核心主要从“调理、调养”入手,继承并发展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内容,颇具特色与优势。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规律紊乱,亚健康状态、“三高”、肥胖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老龄化严重,疾病谱日趋复杂,亚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愈显重要,而其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节劳养精、饮食养胃、起居调摄、运气调心”的养生理念,从调情志、调饮食、调起居等生活习惯进行调整,配合导引功法进而强身健体,对现代亚健康管理有指导作用。于欲病已病阶段,重视体质调理更充实了《黄帝内经》“因人制宜”的内容,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可知,李中梓的“治未病”思想具有先进性及实用性,挖掘其中内涵对现代医学健康管理有参考价值及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包来发.李中梓医学全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82-83,655-656,658-659,660-661.

[2]朱晓玲.十六字诀法和拍打腋窝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947.

[3]沈倩.“六字诀”养生功法操对老年COPD稳定期(Ⅰ级)患者社区干预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3):23-24.

[4]王丹,姚荣奇.六字诀与八段锦对改善机体亚健康状态效果的对比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8,40(1):33-34.

[5]王蓓蓓.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李中梓[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64-65,103-104.

(收稿日期:2018-07-09 编辑:罗英姣)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