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品读

便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6-23点击量:1765

[摘要] 综述了便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认为中药治疗便秘时辨证论治、疏解调和,更有其独特优势。治疗便秘的中药剂型已不单单是汤剂,还包括丸剂、贴剂、胶囊、灌肠剂等。治疗便秘的机理有改变细胞状态、血电解质浓度、神经递质含量等。对便秘药物作用机制及研发状况的了解,可以为研发更有效的治疗便秘的中药提供理论基础。

便秘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一般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排便次数减少(一般2~3 d或者是更长时间);或有便意,每天一便但是粪便干燥艰涩难排,粪便不干但排出不畅有便不尽之感并且常伴有腹胀、腹痛、紧张感等多种症状[1]。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压力增大、节奏加快,便秘患病人群及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在Joel Alcantara等[2]发现儿童的便秘患病率在0.7%~29.6%,Markland等[3]报道中对10,914名中青年进行调查,其中便秘患者约占85.9%,并且发现女性患病率要高于男性,Fosnes等[4]研究中报道便秘影响17%~40%老年人的正常日常生活质量。同时便秘在世界各个地区当中也均有发生,据2011年Mugie等[5]报道:北美地区的便秘患病率范围在3.2%~45%之间,欧洲的在1.4%~32.9%之间,亚洲的为1.4%~32.9%,大洋洲的情况为4.4%~30.7%,南美洲的在26.8%~28.0%之间,南非相关情况为29.2%。由此,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在不断研究探索,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治疗便秘[6-8],现综述如下。

1 药   物

目前治疗便秘方法较为繁多,但主要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大多一般优先西药而非中药,主要是认为西药较为方便且疗效快。但是一些西药自身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有可能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9],如泻剂类药物包括欧车前亲水胶、聚乙二醇类、比沙可啶、液状石蜡等等长期使用会产生腹胀、大肠肌无力、影响脂溶性维生素以及钙、镁、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等副作用[10-11]。促肠动力药物如普卡必利、还有促肠分泌药如鲁比前列酮、阿片受体拮抗剂如溴甲基纳曲酮等,曾大量用于便秘患者的治疗,但有较大的副作用如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冠状动脉痉挛,甚至是心肌梗死等等[12-13]。中药较西药而言虽起效稍慢,但是副作用较小、疗效独特。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将便秘主要分为以下4种类型,医药工作者便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研发与应用。

1.1 肠胃积热型 林越汉等[14]将三叶通便冲剂用于66例肠胃积热型便秘患者临床研究,研究表明其总有效率达91%,与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相比疗效显著。该组方具有益气生津降火、清热通便、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道运动收缩节律、理气润肠的作用,从而达到通便之效。郑亚东[15]的研究中以麻子仁丸加味治疗肠燥热型便秘并用于临床实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用药后排便时间、次数及大便的性状均有较为明显改善,并且后期复发率小于对照组,说明该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且毒副作用较小。方中生白术健脾益气、麻子仁润肠、大黄泻热、杏仁利肺降气,瓜蒌中油脂有致泻作用,厚朴具有促进胃排空作用,各药物之间相互促进补脾益气、润肠通便、攻下积热从而使津液充足、腑气通畅、积热消散达通便之效。

1.2 气机郁滞型 王子明等[16]将六磨汤用于80例气机郁滞型便秘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发现六磨汤可增加该类型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该方具有调气、降气、破气行滞、顺气导滞从而达到降逆通便之效。吴楠等[17]通过自制中药通便贴穴位贴敷对60名气机郁滞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研究表明其疗效明确,能够很好的应用于临床。该方中药物具有降气、理气导滞、润肠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治疗便秘之效。

1.3 气、血虚津亏型 胡敏[18]用八珍润肠丸加减配合针灸疗法对20例产后血虚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该研究结果为治愈19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该方活血行气、补中益气、润肠之效,因此达到治疗血虚型便秘患者之效。周聪[19]研究中以生黄芪、北沙参、玄参、郁李仁、生地黄、生白术、白芍、杏仁为复方治疗气虚津亏便秘并经过临床实验,治疗组(66.7%)与对照组(33.3%)相比具有较好的疗效。方中药物具有补中益气、益胃生津、润燥滑肠之效,以此达到治疗津亏型便秘。A. Attaluri等[20]研究中对干李子和车前子治疗便秘的效果进行了比较,通过临床实验发现干李子更加安全、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于轻度或中度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干李子性平、味甘、酸;入肝、肾经,具有生津止渴等功效,从而达到润肠通便之效。

1.4 脾肾阳虚型 杜秋等[21]对目前已有的一些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药进行分析,经调查研究发现肉苁蓉、艾叶、白附片等単味用药较为显著,上述药物具有补气润肠、行气健脾的功能,因此对于脾肾阳虚型便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在其复方调查研究中以济川煎较佳,许多医药者在此基础上因证加减,疗效显著。徐冉[22]将济川煎加减组方用于脾肾阳虚型便秘的治疗研究,治疗的60例患者中痊愈32例,显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组方中肉苁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当归补血活血;枳壳理气健脾;升麻、泽泻合用相反相成行气通便;全方可达标本兼治之效。

2 剂   型

2.1 汤剂 汤剂是治疗便秘的药物剂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剂型。赵耀东等[23]通过小鼠药效学实验对大承气汤治疗便秘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其可以有效的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但是汤剂煎煮过程繁琐并且在煎煮过程中药物有效成分易损失,并且药物的质量及用药量难以控制,同时汤剂长时间储存也容易霉变。

2.2 胶囊及丸剂 治疗便秘的药物剂型除了传统的汤剂应用较为广泛外,胶囊在治疗便秘的药物剂型中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种。邹贤刚等[24]将牡蛎降脂胶囊用于复方地芬诺酯致小鼠便秘模型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其可以明显提高便秘小鼠小肠收缩频率、增加肠腔津液量,从而有效的治疗便秘。崔金杰等[25]对麻仁软胶囊用于术后便秘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研究,观察发现术后服用该药排便困难及疼痛程度明显减小,出血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软胶囊中各药物均定量分析,确保了药物质量的稳定。

丸剂也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剂型,是对传统中药剂型的一种发展,使用也较为方便,同时便于携带、贮存时间较上述两种剂型较长。Chung-Wah Cheng等[26]对麻仁丸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进行临床药效研究,研究表明对于其用量在7.5g b.i.d.用于便秘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Linda LD Zhong等[27]研究中对麻子仁丸(火麻仁、赤芍、枳壳、厚朴、大黄、郁李仁、炒枳实)的治疗便秘效果进行双盲随机临床实验研究与一般的泻剂进行对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相应的阐述,治疗更加安全有效。但是胶囊及丸剂经过肝脏代谢易首过消除,削减药物疗效。

2.3 灌肠剂 在治疗便秘的中药剂型中灌肠剂也是仍在使用并且是常用的剂型之一,灌肠剂能够直击肠病灶部位,但是在肠中驻足时间较短。Galia Niv等[28]研究报道中提到灌肠剂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便秘的方法但是容易导致肠穿孔和代谢紊乱的不良后果,在其研究中正寻找有效的方法预防这一现象的发生。

2.4 贴、敷剂 目前治疗便秘的中药剂型中的贴剂包括耳穴贴剂、贴脐剂等等。K.P. Suen等[29]对中草药的耳穴贴剂用于治疗便秘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很好的治疗便秘的效果并且也是较为安全舒适的。余选锋[30]将大黄芒硝敷脐剂用于术后便秘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敷脐剂不良反应少并且治愈率高,并且脐内血管丰富有利于药物的逐渐吸收,渗入肠道利于排便,安全性高。但是贴剂及敷剂长时间接触人体皮肤,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之感。

3 机   理

便秘从中医学角度而言分为两大类七个证型,两个大类即实秘(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寒积滞)和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27]。肠胃积热型是由于过食辛辣、过服温补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后余热残留于肠胃、耗损津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得肠道燥热,伤津;气机郁滞型是由于情志不舒、久坐不动等引起的,从而使得大肠传导失常,使得大便秘结;血虚津亏型是由于久病、产后、年老体衰、气血两虚,脾胃内伤、饮水少,病中发汗过多、泻下伤津,气虚使得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血虚使得津液不足;脾胃阳虚型是由于久病而导致肾阳虚损或脾阳不足,受寒冷导致脾肾阳衰,肠道传送无力。总而言之,便秘一是肠传导功能失常,二就是肠内津液不足,所以中药治疗便秘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给药,能够较为有效的治疗便秘并且副作用较小。

中药治疗便秘的作用机理总结为,从细胞角度,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胃肠慢波的起搏细胞以及神经传导细胞,而结肠组织中ICC的形态异常及数量减少则会引起便秘的产生,吴本升[31]用养阴润肠方对慢性传输型大鼠便秘模型进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白术能够有效改善结肠组织中ICC的形态和数量。从血电解质角度,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可以引起结肠平滑肌的收缩,促进排便,相反其减少则会减缓肠道蠕动,长期便会形成便秘。从神经递质角度,肠道中Ach、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速激肽、5-HT为兴奋性递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而NO、三磷酸腺苷这些物质则对肠道蠕动有着抑制作用,NO的增加刺激cGMP使其含量增高,从而使细胞中钙离子浓度降低,使结肠平滑肌松弛。前者的减少或后者的增加,长期都会引起便秘的形成[28,32],吴至久等[33]通过益气养血温阳方对泻药性便秘大鼠进行研究,发现用药后可明显提高便秘模型大鼠结肠的SP含量,降低大鼠结肠NO的含量。

4 小   结

目前便秘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大便失禁、肛裂、痔疮、肠梗阻、肠穿孔以及粪性黏膜炎等。目前,约有一半的便秘患者不满足于当前便秘的治疗,其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并且可能会限制人们的社会活动。现今治疗亦有其不足之处:西药副作用大、疗效较小、维持时间短、易复发等,在剂型上口服制剂的首过效应使得药物到达病灶部位的药量减少影响药效的发挥;灌肠剂使用中易导致肠穿孔、代谢紊乱;贴剂敷剂长时间黏贴皮肤会患者有不适感并且撕取下会有疼痛感。因此,医药研究者需要不断探索病因、进行实验研究以寻找更为有效的、副作用小的药物及能更好发挥药效的给药途径和剂型,减轻甚至根除便秘所给人们带来的痛楚。

参考文献略


更多资讯关注中医药导报微信公众号或下载中医药导报APP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医药导报》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微信服务号